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
    任远,邬民乐
    人口研究    2006, 30 (3): 87-94.  
    摘要3192)      PDF (1217KB)(4792)    收藏
    通过文献综述,对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述评,并总结提出4方面的基本结论:第一,移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移民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资本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发展和融合;第二,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与户口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对流动人口的限制与排斥,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第三,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经历,是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并促进其社会融合;第四,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和处境,是他们社会融合状况的表现,也影响其社会融合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39)
    2.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刘传江,周玲
    人口研究    2004, 28 (5): 12-18.  
    摘要1224)      PDF (157KB)(1688)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90)
    3.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杜鹏,翟振武,陈卫
    人口研究    2005, 29 (6): 92-95.  
    摘要4410)      PDF (77KB)(12555)    收藏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本世纪的10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是否会一直增长下去?中国人口老龄化到底会达到多么严重的程度?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未来百年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我们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人口未来100年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基础性的数据。1数据与预测方案本预测以2000年普查得到的总人口和分年龄的人口结构为基础,并作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主要是根据小学生分年龄性别的在校人数的统计数据,估计得出五普的0~9岁调增了2984万,其中男性1369万,女性1615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58)
    4. 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
    人口研究    2004, 28 (1): 8-15.  
    摘要3013)      PDF (165KB)(5671)    收藏
    基于基本国情 ,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 ,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47)
    5.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
    刘传江
    人口研究    2010, 34 (2): 34-56.  
    摘要2305)      PDF (1074KB)(4000)    收藏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1.1界定及背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研究领域的焦点。作为一个社会学而非人口学的概念或群体,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80后农民工”备受关注的两个基本背景是:(1)当今我国农民工已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结构产生了分化和变化,“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人数已经过亿,占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而且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的原因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90后农民工陆续加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及其占农民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2)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85)
    6. 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
    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
    人口研究    2014, 38 (2): 3-17.  
    摘要8224)      PDF (723KB)(12555)    收藏
    自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妇女生育水平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引发了对生育政策调整的热烈讨论。文章利用2005 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人口数据,推算2012年我国独生子女的规模,并从独生子女的角度估算20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目标人群,进而测算年度出生人口规模的变动。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新符合政策条件的目标人群规模较大,且妇女生育二胎的意愿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年度出生人口将在政策变动后急剧增加,出生人口峰值达到4995 万,妇女时期生育水平峰值达到4. 5 左右。但是,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可以明显改善我国总人口未来进入负增长的趋势,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未来供给,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1)
    7.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任远,乔楠
    人口研究    2010, 34 (2): 11-20.  
    摘要2657)      收藏
    本文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逐步同化和减少排斥的过程,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的主观期望和城市的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是本地人口和外来移民发生相互交往和构建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三个假设,即流动人口的个人和家庭状况影响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城市的制度安排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9)
    8. 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
    杨菊华
    人口研究    2009, 33 (1): 17-29.  
    摘要2935)      PDF (228KB)(3729)    收藏
    文章以成年乡-城流动人口为切入点,界定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概念,构建了社会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五种融入类型。文章认为,概念"融入"比"融合"更适于形容乡-城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过程及结果;社会融入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维度概念,而是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隔离是新移民难以避免的遭遇。流动人口的融入轨迹和模式因次人群而异,但经济整合通常发生在先,次为文化接纳,再次为行为适应,最后是身份认同。从隔离、选择性融入到融合是多方面、多层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4)
    9. 我国流动儿童状况
    段成荣,梁宏
    人口研究    2004, 28 (1): 53-59.  
    摘要1312)      PDF (123KB)(2453)    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跑单帮的流动向家庭型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过去“单身外出”的方式而是以“举家迁徙”的形式进行流动。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的明显增强 ,流动人口中 1 4岁及以下儿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流动是艰辛的 ,“居无定所”的流动特征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动儿童的成长和生活 ,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 2 0 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来概括和分析全国流动儿童的各项特征 ,以期为流动儿童各方面问题 (如教育、保健问题 )的解决提供一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4)
    10.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
    周祝平
    人口研究    2008, 32 (2): 45-52.  
    摘要2043)      PDF (280KB)(3392)    收藏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它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主要有四个挑战: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农村养老面临挑战、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挑战、农业生产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四大挑战,需要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长期历史高度实施两大战略,即农业转型战略和农村养老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4)
    11.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
    杜鹏,武超
    人口研究    1998, 22 (4): 51-57.  
    摘要2213)      PDF (2622KB)(1345)    收藏
    在中国1亿多老年人中,有多少人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生活,又有多少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的经济帮助生活?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养老情况与制定有关对策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我国最新、最大规模的老年人经济来源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是以子女或亲属供养为主,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主要是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对子女或其他亲属在经济供养上依赖性大大高于男性,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与居住方式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83)
    12.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
    陈卫
    人口研究    2006, 30 (4): 93-95.  
    摘要6609)      PDF (244KB)(9023)    收藏
    人口数据几乎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需要的基础性数据。人口规模与结构数据往往服务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发展政策、实施社会项目。获得及时、准确的人口数据需要依赖于对人口变化的监测,而制定发展战略和评估发展目标需要依赖于对未来人口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估计与预测。在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口机构都定期地对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多数预测结果表现出二个特点:一是近期的预测结果在总人口数上往往低于前期的预测结果,二是近年的总人口预测结果往往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这些特点说明,经常的、定期的人口预测是必要的,以考虑和反映不断变化的人口态势。基于这一考虑,在今后我们将对中国人口发展趋势进行持续、定期的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3)
    13. 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杜鹏,丁志宏,李全棉,桂江丰
    人口研究    2004, 28 (6): 44-52.  
    摘要1224)      PDF (178KB)(2300)    收藏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 0 0 4年7月在安徽省寿县、河北省承德县和河南省浚县等3地调查的数据,对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对留守老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上逐渐呈现出空巢化和隔代化;留守老人的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负担都有所加重,而且在生活和经济等方面,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留守老人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孤独感加重。此外,外出务工子女的孝顺观念没有因为外出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0)
    14. 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
    刘书鹤
    人口研究    2001, 25 (5): 35-42.  
    摘要1244)      PDF (97KB)(1421)    收藏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缺憾;农村社会保障的根本特点不容扭曲,其内涵有必要明确;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要改革要改进;农村农民的失业风险产生并加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开拓;农村要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6)
    15.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
    杜鹏,武超
    人口研究    2006, 30 (1): 50-56.  
    摘要2638)      PDF (176KB)(3837)    收藏

    本文利用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又与1994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老年人中有8.9%生活不能自理,由此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200万人。分年龄、性别和城乡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女性不能自理比例高于男性、农村比城市差、中西部地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远高于东部地区。与1994年相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上略有下降,需要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33)
    16. 人口统计学
    刘铮,邬沧萍,查瑞传
    人口研究    1980, 4 (2): 68-68.  
    摘要1378)      PDF (189KB)(924)    收藏
    <正>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密切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人口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范畴、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方法,还专章论述了人口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4)
    17.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穆怀中,闫琳琳
    人口研究    2012, 36 (1): 73-82.  
    摘要2515)      PDF (165KB)(1801)    收藏
    农民的现实情况及参保决策的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彰武县2363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综合运用描述统计、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特征层面、政策信任层面、政策推广实施层面分析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农保"试点政策存在制度缺位。"新农保"试点政策吸引中低收入水平、中低学历程度、健康水平低、参保回报时间短的人群。政策了解程度、参保手续便捷、经办人员服务态度等因素对农民参保决策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建立有效的个人账户参保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宣传服务意识、保证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立多种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联动机制来促进"新农保"政策的完善与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5)
    18. 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风笑天
    人口研究    2006, 30 (1): 57-60.  
    摘要2029)      PDF (77KB)(2674)    收藏
    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实,本文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问题对于青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并将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重大事件”来探讨其对农村青年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姻家庭现象的若干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6)
    19. 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
    姚远
    人口研究    1998, 22 (5): 48-50.  
    摘要1355)      PDF (2390KB)(1374)    收藏
    家庭养老是在强化,还是在弱化,尚有争论,本文认为中国的家庭养老是在弱化。弱化的文化标志是,家庭养老正在从文化模式演变为行为模式。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敬老养老文化是强化家庭养老的重要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1)
    20.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李建新
    人口研究    2007, 31 (3): 50-60.  
    摘要1551)      PDF (1819KB)(1608)    收藏
    国外不少研究表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态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基于2002年的中国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考虑人口社会特征和身体健康变量的情况下,应用Stereotype Ordinal Logit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考察了社会支持对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7)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段成荣,杨舸,张斐,卢雪和
    人口研究    2008, 32 (6): 30-43.  
    摘要2619)      PDF (884KB)(3643)    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流动人口的认识总体来讲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研究更是罕见。本文通过深入挖掘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总结得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流动人口的普遍化、流动原因的经济化、流动时间的长期化、流入地分布的沿海集中化、年龄结构的成年化、性别构成的均衡化、女性人口流动的自主化、流动方式的家庭化和学业构成的"知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82)
    22. 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王志宝; 孙铁山; 李国平
    人口研究    2013, 37 (1): 66-77.  
    摘要3522)      收藏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9)
    23.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
    莫丽霞
    人口研究    2005, 29 (2): 62-68.  
    摘要1614)      PDF (110KB)(2141)    收藏
    本文利用 2 0 0 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的“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 ,研究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群众的意愿生育孩子性别结构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弱化性别偏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7)
    24. 经济独立才是农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条件──应用霍曼斯交换理论对农村老年人供养方式的分析和建议
    陈彩霞
    人口研究    2000, 24 (2): 53-58.  
    摘要1241)      PDF (351KB)(1573)    收藏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养老方式的分析研究。认为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认为应该利用利益机制来改善养老状况,明确老年人对土地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和继承,使养老在较好的交换条件下进行。同时,政府应用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庭养老事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2)
    25.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
    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
    人口研究    2003, 27 (5): 1-10.  
    摘要2770)      PDF (231KB)(4256)    收藏
    以政策生育率为量化指标以期具体地反映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地区分布、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本文的分析表明,13~15之间的政策生育率都在全国占主导地位,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处于13~20之间的政策生育率地区,实行“1 5孩”生育政策的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从本文可以得出结论,在鼓励“少生”的总原则下,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全国各地的生育政策呈现出相当多样化的情况,把中国的生育政策笼统地归结为是一个不加区别的、全国一律的“一孩政策”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0)
    26. 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的认识
    王春光
    人口研究    2010, 34 (2): 31-56.  
    摘要1858)      PDF (768KB)(2463)    收藏
    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工已开始着换代的变化,这一变动引起了笔者注意,并于2001年率先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问题(王春光,2001),在这个人群中新生代农民工占绝大多数。一开始,本人主要是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情况,理由是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很不相同,在经历了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他们对家乡和城市的认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家乡的认同越来越淡漠;另一方面还没有真正确立起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因此他们进入了社会认同的丧失和重构的艰难阶段,有可能成为一群没有认同或认同内卷化了的无“根”漂泊者。没有想到这样的提法,引发了学术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6)
    27. 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
    郭志刚
    人口研究    2004, 28 (2): 10-19.  
    摘要857)      PDF (350KB)(1302)    收藏
    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用新方法对 1 990年代全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就计算结果讨论了 1 990年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特点。本文还比较了多个其他来源对该时期生育水平的不同估计 ,并对当前仍占主流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 ,发表自己的见解及其理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7)
    28.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
    王桂新,黄颖钰
    人口研究    2005, 29 (1): 19-28.  
    摘要1135)      PDF (162KB)(1280)    收藏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00)
    29.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
    翟振武,段成荣,毕秋灵
    人口研究    2007, 31 (2): 30-40.  
    摘要2648)      PDF (440KB)(2830)    收藏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99)
    30.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
    宋健
    人口研究    2005, 29 (2): 16-24.  
    摘要2148)      PDF (140KB)(5810)    收藏
    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成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一代特殊人口与一类特别家庭。对二者界定的不同标准造成了对其规模估计的分歧和深入研究的困难。根据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估算出我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约为 90 0 0万 ,其中城市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之间彼此婚配 ,有可能会形成广受关注的“四二一”家庭。研究显示 ,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但对于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严格意义的“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户”的关注 ,主要来源于对“独生子女”养老能力的质疑和对“独生子女户”养老需求获取满足的前景的担忧。国家目前正在通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帮助“独生子女户”逐步消除后顾之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3)
    31. 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张文娟,李树茁
    人口研究    2005, 29 (5): 73-80.  
    摘要1328)      PDF (148KB)(1853)    收藏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1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详细分析了代际支持网络的性别差异、居住距离、规模和密度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女在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父母的需求、性别偏好、居住空间距离对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6)
    32. 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
    乔晓春
    人口研究    1998, 22 (3): 8-13.  
    摘要837)      PDF (2174KB)(1469)    收藏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件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国外传统的、也不同于中国城市职工的社会养老模式。它是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自行摸索出的一条保障之路,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比如,国家是否应该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投入?现行的养老保险是否属于完全的杜会保险?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问题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对农民承诺的给付水平无法保证,工作经费严重短缺,部分领导和群众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以及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这项工作将无法开展下去。对此文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5)
    33.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封志明
    人口研究    2007, 31 (2): 15-29.  
    摘要1513)      PDF (2563KB)(1410)    收藏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2)
    34. 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皓
    人口研究    2004, 28 (6): 60-69.  
    摘要1620)      PDF (180KB)(1462)    收藏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1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除了家庭特征以外,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9)
    35. 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田老龄化
    李建新
    人口研究    2000, 24 (2): 9-15.  
    摘要1220)      PDF (371KB)(3012)    收藏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引起的。人口生育率急速的下降与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紧密相联。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中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使人口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的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过快的人口老化的新形势,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现行生育政策并予以调整。作者主张,从现行追求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宜调整为低生育率与调控结构并举的生育政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1)
    36. 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新
    人口研究    2013, 37 (6): 43-51.  
    摘要2450)      PDF (203KB)(2041)    收藏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遵循城市化规律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违背城市化规律、盲目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不少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与对城市化本义和城市化规律认识及实践的偏差等密切相关。为了正本清源城市化本义,正确把握城市化规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文章首先阐述城市化发生机制及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其次,以其为对照,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并对如何根据城市化规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9)
    37. 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量的分析
    郭志刚,陈功
    人口研究    1998, 22 (1): 35-39.  
    摘要1007)      PDF (2397KB)(1450)    收藏
    文章采用“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通过供养金额与抚养金额以及净供养金额为测量手段分析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动的方向和数量。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当前的一代老年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总体上子女供养老年人仍是我国代际经济流动的主流,同时城乡之间和性别之间存在着平均净供养量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已经出现个别分组的老年人(城市男性老年人)已经产生了与中国传统的“反哺”模式相反的本质性变化。这种差别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现代化过程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6)
    38. 单亲家庭研究综述
    刘鸿雁
    人口研究    1998, 22 (2): 63-67.  
    摘要1995)      PDF (2323KB)(5126)    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学、人口学学者们将更多的笔触伸展到家庭的领域。随着离婚率的增加,人们对单亲家庭的关注也逐渐增大,在此,笔者愿对单亲家庭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使大家对国内外的单亲家庭状况有所了解.1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单亲家庭形式古已有之,然而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出现,同时由于“性解放”思想的蔓延,大批未婚母亲出现,单亲家庭引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单亲家庭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单亲家庭概念逐渐引入。从字面上看,单亲家庭的概念十分明确,是指在一个家庭只有单一的父亲或母亲。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成员还包含有一位──子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5)
    39.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陈卫,吴丽丽
    人口研究    2006, 30 (1): 13-20.  
    摘要2053)      PDF (128KB)(1805)    收藏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5)
    40. 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补缺替代关系研究
    王桂新,沈建法
    人口研究    2001, 25 (1): 9-19.  
    摘要1358)      PDF (138KB)(1177)    收藏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