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健,范文婷. 惯性增长下的人口再生产:全国及省级变化[J]. 人口研究, 2013, 37(4): 33-42. |
[2] |
张维庆.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J]. 人口研究, 2011, 35(5): 3-7. |
[3] |
陶涛,杨凡. 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应[J]. 人口研究, 2011, 35(1): 103-112. |
[4] |
程恩富,王新建. 先控后减的“新人口策论”——与六个不同观点商榷[J]. 人口研究, 2010, 34(6): 78-91. |
[5] |
《人口研究》编辑部. 《公开信》与中国的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10, 34(5): 35-50. |
[6] |
解振明,邬沧萍,张敏才,邓垚,李建民. 回眸与思考:《公开信》发表30年[J]. 人口研究, 2010, 34(4): 28-52. |
[7] |
于学军,翟振武,杨凡,李建民,穆光宗. 为什么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J]. 人口研究, 2010, 34(3): 40-52. |
[8] |
湛中乐,谢珂珺. 论生育自由及其限制[J]. 人口研究, 2009, 33(5): 100-110. |
[9] |
梁济民.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09, 33(4): 10-21. |
[10] |
杨菊华, 陈卫, 陶涛, 蔡菲,杨成钢,宋月萍,陈蓉.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吗?[J]. 人口研究, 2009, 33(3): 32-52. |
[11] |
李文耀. 以人为本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J]. 人口研究, 2009, 33(3): 110-112 . |
[12] |
曹景椿. 论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道路——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 人口研究, 2008, 32(6): 44-48. |
[13] |
顾晓阳,马芳成,金波,李媛. 建立和完善本溪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J]. 人口研究, 2008, 32(6): 84-93. |
[14] |
陈卫,邬沧萍,于学军.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人口[J]. 人口研究, 2008, 32(5): 32-40. |
[15] |
顾宝昌,宋健,刘爽,王金营,江立华. 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J]. 人口研究, 2008, 32(4): 33-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