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柳皑然, 李汪洋, 谢宇. 新时代中国生命历程早期发展与社会流动研究:回顾与展望[J]. 人口研究, 2022, 46(5): 78-90. |
[2] |
姚远,陈昫. 老龄问题群体分析视角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 37(2): 73-82. |
[3] |
李建民,杜鹏,桂世勋,张翼 . 新时期的老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J]. 人口研究, 2011, 35(4): 30-44. |
[4] |
杜鹏. 再论中国是否“未富先老”[J]. 人口研究, 2007, 31(4): 46-56 . |
[5] |
刘爽, 陈谊,黄慧,姜向群,王树新. 孰是孰非:聚焦“异地养老”[J]. 人口研究, 2006, 30(4): 35-46 . |
[6] |
周春山,罗彦,朱红. 近2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时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J]. 人口研究, 2005, 29(2): 56-61. |
[7] |
姚远. 一项填补老年学研究空白的重要研究——评《老龄社会引论》[J]. 人口研究, 2005, 29(1): 96-96. |
[8] |
张宝义.
90年代天津市青少年犯罪人口的构成及其变动[J]. 人口研究, 2004, 28(1): 82-87. |
[9] |
姜向群. 我国高校建立老年学专业的重要意义[J]. 人口研究, 2003, 27(6): 87-89. |
[10] |
殷波. “第四届华裔老年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 人口研究, 2003, 27(6): 91-91. |
[11] |
杜鹏. 中国高校第一个老年学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培养老年学博士和硕士[J]. 人口研究, 2003, 27(3): 11-11 . |
[12] |
穆光宗. 中国老龄政策思考[J]. 人口研究, 2002, 26(1): 43-48. |
[13] |
赵文琛. 论生育文化[J]. 人口研究, 2001, 25(6): 70-74. |
[14] |
林殷,陈可冀. 中国老年学教育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 人口研究, 2001, 25(2): 6-9. |
[15] |
赵宝华. 科学技术新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解决老龄问题开辟广阔前景——兼论老年学理论需要创新[J]. 人口研究, 2000, 24(6): 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