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培安. 论全面两孩政策[J]. 人口研究, 2016, 40(1): 3-7. |
[2] |
王培安. 论全面两孩政策[J]. 人口研究, 2016, 40(1): 3-7. |
[3] |
赵梦晗. 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估计[J]. 人口研究, 2015, 39(5): 49-58. |
[4] |
宋健,范文婷. 惯性增长下的人口再生产:全国及省级变化[J]. 人口研究, 2013, 37(4): 33-42. |
[5] |
张维庆.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J]. 人口研究, 2011, 35(5): 3-7. |
[6] |
姚震宇. 空间城市化机制和人口城市化目标——对中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研究[J]. 人口研究, 2011, 35(5): 26-35. |
[7] |
《人口研究》编辑部. 《公开信》与中国的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10, 34(5): 35-50. |
[8] |
解振明,邬沧萍,张敏才,邓垚,李建民. 回眸与思考:《公开信》发表30年[J]. 人口研究, 2010, 34(4): 28-52. |
[9] |
邬沧萍. 一本可以载入人类人口史册的专著——《新中国人口六十年》读后感[J]. 人口研究, 2010, 34(3): 109-111. |
[10] |
梁济民.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09, 33(4): 10-21. |
[11] |
田志杰,王晓荣.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和启示[J]. 人口研究, 2009, 33(3): 107-109 . |
[12] |
李文耀. 以人为本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J]. 人口研究, 2009, 33(3): 110-112 . |
[13] |
曹景椿. 论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道路——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 人口研究, 2008, 32(6): 44-48. |
[14] |
李浩昇. 善待与接纳:对昆山市农民工市民化经验的解读[J]. 人口研究, 2008, 32(6): 59-68. |
[15] |
顾晓阳,马芳成,金波,李媛. 建立和完善本溪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J]. 人口研究, 2008, 32(6): 8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