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涛, 卓云霞. 中国县级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人口研究, 2022, 46(6): 72-87. |
[2] |
陈昊, 陈岱云. 中国人口寿命性别差距的变动机制[J]. 人口研究, 2022, 46(3): 117-128. |
[3] |
张震, 马茜. 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前景与对策[J]. 人口研究, 2022, 46(1): 3-18. |
[4] |
徐世英.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新态势[J]. 人口研究, 2021, 45(3): 82-87. |
[5] |
杨凡. 妇女生命历程对其男孩偏好的影响[J]. 人口研究, 2017, 41(2): 17-29. |
[6] |
王学义. 区域人口学论释[J]. 人口研究, 2017, 41(1): 59-69. |
[7] |
孙炜红,张俊良. 台湾地区的婚姻挤压——兼与中国大陆的比较[J]. 人口研究, 2016, 40(3): 101-112. |
[8] |
张耀军,巫锡伟,张敏敏. 省级区域人口吸引力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影响与启示[J]. 人口研究, 2016, 40(2): 12-22. |
[9] |
中国人口学会. 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6)征文通知[J]. 人口研究, 2016, 40(1): 113-113. |
[10] |
游珍,封志明,雷涯邻,杨艳昭,李方舟. 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的地域特征与国别差异[J]. 人口研究, 2015, 39(5): 87-99. |
[11] |
石雅茗,刘爽.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新变化及其思考[J]. 人口研究, 2015, 39(4): 35-. |
[12] |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 中国出生人口的新变化与趋势[J]. 人口研究, 2015, 39(2): 48-56. |
[13] |
石人炳. 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新特点——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 人口研究, 2013, 37(2): 66-72. |
[14] |
杜本峰,张耀军. 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毕节地区的Panel Data计量模型分析[J]. 人口研究, 2011, 35(5): 90-101. |
[15] |
汤兆云,马琳. 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J]. 人口研究, 2011, 35(4): 105-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