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维庆.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J]. 人口研究, 2011, 35(5): 3-7. |
[2] |
《人口研究》编辑部. 《公开信》与中国的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10, 34(5): 35-50. |
[3] |
解振明,邬沧萍,张敏才,邓垚,李建民. 回眸与思考:《公开信》发表30年[J]. 人口研究, 2010, 34(4): 28-52. |
[4] |
梁济民.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
全面准确地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09, 33(4): 10-21. |
[5] |
李文耀. 以人为本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J]. 人口研究, 2009, 33(3): 110-112 . |
[6] |
曹景椿. 论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道路——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J]. 人口研究, 2008, 32(6): 44-48. |
[7] |
顾晓阳,马芳成,金波,李媛. 建立和完善本溪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J]. 人口研究, 2008, 32(6): 84-93. |
[8] |
陈卫,邬沧萍,于学军.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人口[J]. 人口研究, 2008, 32(5): 32-40. |
[9] |
顾宝昌,宋健,刘爽,王金营,江立华. 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J]. 人口研究, 2008, 32(4): 33-49 . |
[10] |
李万郴. 用创新的思维领会十七大精神 用务实的态度推进人口计生工作[J]. 人口研究, 2008, 32(1): 70-75. |
[11] |
彭珮云. 时代赋予人口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J]. 人口研究, 2007, 31(6): 1-2. |
[12] |
陈卫,邬沧萍,桂世勋,郭志刚,张敏才. 开拓 创新 规范 发展——《人口研究》创刊30周年纪念[J]. 人口研究, 2007, 31(6): 25-36. |
[13] |
石玲. 解禁大学生生育:我们该如何应对?[J]. 人口研究, 2007, 31(5): 27-34. |
[14] |
陆杰华,杜鹏,杨文庄. 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以百万人口大县为例[J]. 人口研究, 2007, 31(5): 92-96. |
[15] |
张原震. 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知情选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 2007, 31(4): 89-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