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研究 ›› 2009, Vol. 33 ›› Issue (2): 69-80.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农地“女性化”还是“老龄化”?——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

毛学峰1,刘靖2   

  1.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版日期:2009-03-29 发布日期:2012-11-25
  • 作者简介: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 Online:2009-03-29 Published:2012-11-25

摘要: 识别农业内部真正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群体特征是农业政策富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根本,这将给支农政策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以往研究或者从非农就业的分析反向推论农业生产,或者混淆概念与定义,或者缺乏动态、地域或不同类型组群的对照,对于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转型时期经历了怎样变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本文试图使用微观数据来检验农地是否"女性化"或"老龄化"。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偏向女性,同时农业生产主体逐渐向年龄大的层次偏重,但与其说是农地"女性化",不如说是农地"老龄化",然而"老龄化"不等于"老年化",更不等于中青年人对于农业的放弃,或许女性和老人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然而这或者是长久以来的趋势,或者只是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离真正的掌控农业生产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关键词: 女性化, 老龄化, 农业劳动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