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2-07-29
    论文
    中国人口科学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田雪原
    2002, 26(4):  1-8 .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的人口科学发展经历三次高潮 :2 0~ 3 0年代社会学派节制主义、5 0年代的人口大辩论和最后 2 0~ 3 0年的全面发展。“九五”以来事实上进行了研究方向、重点和机构、人员等的调整 ,人口科学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 ,某些方面已站到前沿。目前这种调整已接近完成 ,研究的重点已经明确 ,研究人员趋于稳定 ,主要研究机构的特点开始显现。我们的任务 ,是完成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方式和领域的“两个转变”。面对 2 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的意义 ,人口科学需要加强边缘和交叉学科研究 ,拓宽研究的视野
    关于人口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王秀银
    2002, 26(4):  9-16 .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的现代化概念已为人们广为接受 ,但目前国内外对人的现代化的阐释基本局限在人的思想素质方面 ,其原因与人这一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整体性有关。人口是表现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 ,人口现代化研究既是对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也是可操作层面上的人的现代化研究。人口现代化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 ,人口素质现代化 ,人口结构现代化。根据初步建立的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测算 ,1 999年中国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 48% ,高于同期中国整体现代化实现程度 8个百分点
    2000年人口普查实施效果和提出的挑战
    张为民,司徐钢
    2002, 26(4):  17-22 .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 0 0年人口普查是一次难度空前的普查。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对普查方案做了改进 ,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 ,证明这些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如此 ,这次普查的漏登率却比 1 990年普查大幅度提高 ,达到了 1 .81 %。导致人口普查漏登率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方案设计上的 ,也有组织实施、普查环境变化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对改进我国的人口统计是非常重要的
    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
    张为民,崔红艳
    2002, 26(4):  23-27 .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 ,2 0 0 0年 1 1月 1日零时 ,大陆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 1 2 65 83万人 ,漏报率为 1 81 %。意味着普查直接登记人口只有 1 2 43 3 7万人 ,比公布人数少 2 2 46万人。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普查直接登记的 1 2 43 3 7万人进行了评估 ,指出普查登记人口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 ,漏报人口超过 2 0 0 0万。
    中国离婚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徐安琪,叶文振
    2002, 26(4):  28-35 .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综述西方学者关于离婚率地区差异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包括社会聚合力和家庭结构等五个变量在内的解释我国离婚率地区差异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结构尤其是子女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作用最大 ,由城市化水平、人口流动系数等指标组成的反映社会聚合力的复合变量也与离婚率呈显著相关。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
    谭琳
    2002, 26(4):  36-39. 
    摘要 ( )   PDF (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人口数量:究竟多少亿才合适?
    翟振武,李小平,李建新, 刘爽
    2002, 26(4):  40-53 .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 景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 ?这是个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热门话题。 1 840年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封建大门 ,中国一步步沦落成为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面对中国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 ,目睹曾经显赫一时的庞大帝国的衰落 ,众多知识分子纷纷探究中国落后的原因 ,提出各种各样的强国之路。在列举的各种原因中 ,“中国人口太多了 ,中国应该减少现有人口” ,一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主张和研究结论。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满为患 ,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是孙本文先生。他在 1 95 7年发表的《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考虑性别差异
    吴可昊
    2002, 26(4):  54-58 .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数国家 ,包括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考虑性别差异 ,使得妇女的养老保障很不充分。本文通过分析强调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考虑性别差异的重要性 ,并对养老保险制度考虑性别差异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等进行探讨
    当代美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分析
    陈奕平
    2002, 26(4):  59-65 .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人口的流动性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美国 90年代的人口迁移和以往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及美国人口统计署 1 993年至2 0 0 0年各年的“当前人口报告” ,本文分析了美国 90年代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
    张文新
    2002, 26(4):  66-71.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口迁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和评价 ,指出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应借鉴的地方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
    黄扬飞,徐月虎,丁金宏
    2002, 26(4):  72-80.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乡镇计生服务站面临的困扰与出路
    周广华
    2002, 26(4):  79-80 . 
    摘要 ( )   PDF (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的颁布实施 ,确立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合法地位 ,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如何贯彻落实好《条例》 ,严格依法行政 ,抓紧抓好技术服务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不断健康发展 ,这是当前计划生育部门应当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 ,笔者结合基层实际进行探讨。1 乡镇计生服务站面临三大困扰《条例》规定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 ,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与医疗保健机构相比 ,在管理上面临三大困扰 :第一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