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震, 马茜. 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前景与对策[J]. 人口研究, 2022, 46(1): 3-18. |
[2] |
赵梦晗, 杨凡. 老年人的子女性别结构与居住模式对其朋友网络支持的影响[J]. 人口研究, 2021, 45(5): 91-103. |
[3] |
宋健,靳永爱,吴林峰. 性别偏好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夫妻视角下的一项实证研究[J]. 人口研究, 2019, 43(3): 31-44. |
[4] |
宋 健,秦婷婷,宋浩铭. 性别偏好的代际影响:基于意愿和行为两种路径的观察[J]. 人口研究, 2018, 42(2): 15-28. |
[5] |
杨凡. 妇女生命历程对其男孩偏好的影响[J]. 人口研究, 2017, 41(2): 17-29. |
[6] |
石雅茗,刘爽.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新变化及其思考[J]. 人口研究, 2015, 39(4): 35-. |
[7] |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 中国出生人口的新变化与趋势[J]. 人口研究, 2015, 39(2): 48-56. |
[8] |
卿树涛,振国,许尚锋,张友良,李志芳. 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以湖南省拆迁户为例[J]. 人口研究, 2013, 37(3): 102-112. |
[9] |
石人炳. 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新特点——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 人口研究, 2013, 37(2): 66-72. |
[10] |
汤兆云,马琳. 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J]. 人口研究, 2011, 35(4): 105-113. |
[11] |
陈力勇,刘旭东,裴霞. 农村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思考[J]. 人口研究, 2010, 34(6): 98-103. |
[12] |
吴帆. 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公共政策的困境与“帕累托改进”路径[J]. 人口研究, 2010, 34(5): 93-103. |
[13] |
原新,胡耀岭. 中国和印度“失踪女孩”比较研究[J]. 人口研究, 2010, 34(4): 53-61. |
[14] |
曾毅. 人口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人口研究, 2009, 33(5): 8-22. |
[15] |
杨菊华, 陈卫, 陶涛, 蔡菲,杨成钢,宋月萍,陈蓉.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吗?[J]. 人口研究, 2009, 33(3): 3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