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昊, 陈岱云. 中国人口寿命性别差距的变动机制[J]. 人口研究, 2022, 46(3): 117-128. |
[2] |
李成, 米红. 中国1982年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中死亡漏报的估计——基于Bayesian分层回归模型[J]. 人口研究, 2022, 46(1): 19-36. |
[3] |
谭远发, 王乐, 黄建忠. 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国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人口研究, 2021, 45(2): 30-46. |
[4] |
杨明旭, 鲁蓓. 中国2010年分省死亡率与预期寿命——基于各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J]. 人口研究, 2019, 43(1): 18-35. |
[5] |
程恩富,詹志华.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人口研究, 2017, 41(2): 97-112. |
[6] |
黄匡时. Lee Carter模型在模型生命表拓展中的应用——以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为例[J]. 人口研究, 2015, 39(5): 37-48. |
[7] |
陈卫,张玲玲. 中国近期生育率的再估计[J]. 人口研究, 2015, 39(2): 32-47. |
[8] |
赵梦晗,杨凡. 六普数据中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概率的质疑与评估[J]. 人口研究, 2013, 37(5): 68-80. |
[9] |
黄荣清,曾宪新. “六普”报告的婴儿死亡率误差和实际水平的估计[J]. 人口研究, 2013, 37(2): 3-16. |
[10] |
张连增;段白鸽. 广义线性模型在生命表死亡率修匀中的应用[J]. 人口研究, 2012, 36(3): 89-103. |
[11] |
张维庆.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J]. 人口研究, 2011, 35(5): 3-7. |
[12] |
王广州,胡耀岭 . 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与应用研究[J]. 人口研究, 2011, 35(4): 4-17. |
[13] |
《人口研究》编辑部. 《公开信》与中国的计划生育[J]. 人口研究, 2010, 34(5): 35-50. |
[14] |
解振明,邬沧萍,张敏才,邓垚,李建民. 回眸与思考:《公开信》发表30年[J]. 人口研究, 2010, 34(4): 28-52. |
[15] |
原新,胡耀岭. 中国和印度“失踪女孩”比较研究[J]. 人口研究, 2010, 34(4): 5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