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校扩招与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的转变——以河北省为例
梁秋生,田冀,籍海静
人口研究    2013, 37 (2): 41-53.  
摘要2007)      PDF (1746KB)(1420)    收藏
普查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少生、早育"型向"少生、晚育"型的现代生育模式转变。定性和定量分析均表明,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是推动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动因之一,在生育模式的变化幅度中,34.70%可用高校扩招的因素来加以解释。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作用,河北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000~2010年间提高了0.3岁,年出生人口规模减少了6万人以上,TFR水平下降了0.10点。在未来10年间,高校扩招对生育模式的影响作用会更加显著。不仅如此,高校扩招的人口学效应是多方面的,对人口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京津沪超低总和生育率形成原因的再认识
梁秋生
人口研究    2006, 30 (3): 70-77.  
摘要1154)      PDF (1668KB)(1161)    收藏
京津沪超低总和生育率中是否存在显著的外来人口分母效应和本地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是否大于或小于1是两个本质不同的问题。统计数据和进一步的分析均表明,平均生育年龄的推迟不能完全解释京津沪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在分析和推算京津沪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高校在校生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时,不仅1‰或1%普查抽样数据的样本容量明显不足,“五普”长表数据本身也存在显著的代表性误差。“五普”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京津沪大量短期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剧增,必然会导致京津沪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统计上显著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
3. 再论大城市超低总和生育率中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与郭志刚教授商榷
梁秋生
人口研究    2005, 29 (2): 86-90.  
摘要1063)      PDF (101KB)(1173)    收藏
郭志刚教授对本人原文的潜在含义存在一定误解 ,其所做检验不足以否定本人原文的基本结论 .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婚育年龄推迟过程中对京津沪超低TFR的影响因素固然存在 ,但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同样不容置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外来流入人口的分母效应与大城市育龄妇女的超低总和生育率——以京、津、沪为例
梁秋生
人口研究    2004, 28 (5): 19-26.  
摘要1139)      PDF (152KB)(1156)    收藏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京、津、沪三大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0.67、0.88和0.68的超低水平。分析表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无户籍“漂泊“人口的增加是造成大城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超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总和生育率指标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既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真实的时期生育率水平,也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实际的终身生育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人口出生控制成效的比较分析
梁秋生,李哲夫
人口研究    2003, 27 (1): 5-10.  
摘要1574)      PDF (126KB)(1696)    收藏
中国 ①的计划生育工作起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从 1 95 5年到 1 971年 ,中国推行的是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 ,从 1 971年至今 ,中国推行的是家庭计划生育与国家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如果不实行任何形式的计划生育政策 ,2 0 0 0年末中国人口将会达到 1 8 5 8亿 ,如果象印度那样只倡导自愿实行家庭计划生育 ,将会达到 1 5 3 2亿。过去 45年中 ,中国一共少生了 5 88亿人 ,其中由于实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2 6 2亿人 ,而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3 2 6亿人。计划生育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