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后人口转变期中国家庭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基于2010~2020年CFPS数据的研究发现
牛建林
人口研究    2023, 47 (5): 3-17.  
摘要543)      PDF (1286KB)(404)    收藏
以往不少研究发现,父母生育年龄过晚不利于子代健康发育。在后人口转变期,日益普遍的晚育行为如何影响子代健康还有待考证。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系统检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出生时健康禀赋和成长过程中多维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过晚生育会显著增加子代出生体重偏低的风险,对子代成长过程中的体格发育和综合自评健康均具有不利影响;相应影响机制既包括先天因素导致的初始健康劣势及其长期不利健康效应,也包括后天家庭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多维作用。在人口负增长形势下,重视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对于强化年轻人婚育决策的健康理性意识和提高全社会健康资本积累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城市“用工荒”背景下流动人口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
牛建林
人口研究    2015, 39 (2): 17-31.  
摘要1100)      PDF (2513KB)(1055)    收藏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末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发现 近30年来,接受过较高教育的流动者返乡的可能性平均更低,这一模式在各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尽管如此, 近年来, 拥有农业生产技术的男性流动者更倾向于返乡,且相应效应不断增强。健康状况对流动者返乡决策的影响较为复杂; 各时期因健康状况变差而“被动”返乡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上持续发生。文章认为, 流动者往往根据自身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决定是否返乡。到目前为止返乡潮”并未引发人力资本较高的流动者选择性地回流,其对传统人口流入地“用工荒”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短缺程度的加剧,而非优质人力资本的流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齐亚强,牛建林,威廉·梅森,唐纳德·特雷曼
人口研究    2012, 36 (1): 102-112.  
摘要2405)      PDF (187KB)(1791)    收藏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4.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及其健康效应——以深圳为例
牛建林,郑真真,张玲华,曾序春
人口研究    2011, 35 (3): 64-75.  
摘要1751)      PDF (258KB)(2295)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的人口流动与事实城市化对城市环境与人口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在深圳市开展的调查,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征与身心健康状况,初步检验了环境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身心健康的净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而言,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倡导良好的保健行为和生活习惯,对于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