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区域竞争下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分布
马忠东,王建平
人口研究    2010, 34 (3): 3-16.  
摘要1987)      PDF (1828KB)(1413)    收藏
本文重新定义了流动人口概念,并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实际规模及分布。广义流动人口包括离开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长期流入者和"半年以下"经济型短期流入者。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现有人口数据,我们发现经济型短期流入规模达1676.5万,占重要流入省市总人口比重的2%以上。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在1.5亿左右,其中跨省流动人口大约6844万。省际流动的流入地及流出地都比较集中:近3/4来自中南及西南9个欠发达省份,3/4流向经济发达区域广东(34.2%),长三角(28.5%)和环渤海地区(13%)。对珠、长三角的选择由距离决定:邻近省选择高度集中,等距或长距时则分散到两个区域。以上分布显示沿海发达地区对中西部人口的强烈吸引力,也反映出区域发展多极化后发达区域间劳动力需求竞争加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4)
2. “子女组合偏好”与选择生育: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下降和子女组合序列的变化
马忠东,王建平
人口研究    2009, 33 (5): 23-35.  
摘要1797)      PDF (1569KB)(1159)    收藏
家庭生育理论和研究集中于生育数量而忽略了子女性别组合。199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波技术在产前检查中的普遍应用,性别鉴定和选择生育在男孩偏好社会迅速扩展,并成为家庭实现子女目标组合的重要方式。本文根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新信息,通过子女匹配寻母的方法重建整个1990年代生育史,并据此推算每年生育水平和子女排序比例。发现育龄妇女二三胎次生育水平在90年代初大幅下滑。农村地区,特别在华中南地区,二胎女孩生育率明显低于二胎男孩生育率且男女差持续扩大,反映二胎生育选择性强,造成女孩乃至整体生育水平下降。三胎生育率也持续下降到最低点。中部农村同岁妇女(32~33岁)的子女性别序列比例图显示90年代独子比例增到18%,独女及双女比例一直很低,在5%~7%之间。两孩含子三组合(子|女,子|子,和女|子)总比例增到53%成为主流。"女|子"比例由17%增至23%而成为第一组合。多胎比例则由1/3减半至16%。所有变化反映了在性别识别技术及一胎半政策下,一女后选择生男以达到理想子女组合,减少了多胎,却酿成了社会男女孩比例严重失衡。调整生育政策,奖励双女户并杜绝多胎,适当放宽子后二胎,可望在保持较低生育水平下,逐步恢复性别平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香港人口死亡率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王建平,涂肇庆
人口研究    2003, 27 (5): 63-72.  
摘要2573)      PDF (250KB)(2009)    收藏
与其它发展地区类似,二战以后香港人口死亡率已经经历了显著的下降,达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在这种极低水平的现状下,香港人口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本文基于香港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探讨了其演变趋 ,同时利用Lee -Carter模型对香港未来50年分性别的人口死亡率进行了预测。如果我们将预测结果与最近的官方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本文Lee -Carter模型预测的未来香港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比官方预测结果要乐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