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编辑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编委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 刘家强[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公共数据开放的就业效应
王春蕊, 李恩极, 彭兰凌, 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24, 48 (
6
): 3-17.
摘要
(
133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数据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2003~2022年度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并从赋能政府就业服务、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3个方面阐释公共数据开放影响城市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扩大城市就业规模,且该影响具有异质性:在设置政府首席数据官、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城市中,公共数据开放的就业效应更明显;男性、高技能劳动力和第二、三产业从业者更能受益于公共数据开放;由于“技术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同时存在,邻近省份公共数据开放对本市就业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和开发力度,以数据赋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多元化就业服务新场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中国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效应:虹吸还是扩散?
刘家强, 黄莉芸, 盛伟, 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23, 47 (
2
): 112-128.
摘要
(
746
)
PDF
(14265KB)(
226
)
可视化
收藏
建构引入人力资本的Solow经济增长拓展模型,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铁路运输时间距离权重矩阵,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探讨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通过考察省域间铁路运输时间距离变化,持续测度两类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集聚在空间上的主导效应分别为扩散效应和虹吸效应,两类人力资本表现出空间作用机制的异质性;伴随时间距离的增加,两类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分别呈现倒U形和U形变化规律;相对于非高铁时期,高铁时期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效应更显著;健康资本投资倾斜与分散是调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要系统考虑时间和空间协调性,适度集中的教育投资是较优的投资方法,健康资本则要选择空间均衡的投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中国人力资本红利及空间效应研究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21, 45 (
5
): 33-48.
摘要
(
856
)
PDF
(1995KB)(
591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数量优势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减弱,挖掘人力资本红利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探讨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作用高于人口数量,中国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动力转换。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资本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竞争效应,教育资本呈显著溢出效应,两类红利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伴随城市间间隔距离增加,健康资本竞争效应和教育资本溢出效应呈递增空间变动规律,不过两类人力资本空间效应边际增长随间隔距离增大而递减,满足“距离衰减”假设。因此提出,通过提高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向劳动力质量演进,并对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施行不同空间投资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及政策含义
戴琼瑶,刘家强,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19, 43 (
6
): 75-89.
摘要
(
595
)
PDF
(438KB)(
516
)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全面展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水平和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多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动态角度考察,稳定脱贫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显著增强;从结构维度考察,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权重较大,这为我国直过民族稳定脱贫找寻到了政策重点和推进的优先秩序。对于脱贫人口自然资本,相对低的权重和偏弱的生产条件表明,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并合理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论
21
世纪中国人口发展与人口研究
刘家强,刘昌宇,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18, 42 (
1
): 8-20.
摘要
(
397
)
PDF
(1423KB)(
640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普遍两孩”生育政策的调整依据、政策效应和实施策略
刘家强,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15, 39 (
6
): 3-.
摘要
(
2309
)
可视化
收藏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均衡发展问题是这一关键时期的核心要素。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导致劳动力减少的人口结构叠加效应对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意味着人口政策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文章认为逐步放开的生育政策调整符合我国人口政策设计初衷和发展方向,“普遍两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合符逻辑的结果,其政策实施将对我国保持人口长期增长、缓解婚姻市场挤压、延长人口红利收割、推迟老龄社会进程等方面的人口学后果和经济学后果产生积极效应,未来我国需要完善适应“普遍两孩”生育政策的支持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从奖励少生向保障人口安全的政策转型以及“普遍两孩”生育政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禀赋异质、偏好集成与农民工居住的稳定性分析
王春蕊,杨江澜,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15, 39 (
4
): 66-.
摘要
(
1289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行为是能力禀赋、家庭禀赋、环境禀赋综合集成偏好支配下的外显反映,受不同禀赋条件的制约,其居住行为表现出状态的非稳定性和方式的多样性。文章利用较大规模代表性调查数据,采用Order-Logit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居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农民工居住行为具有明显的职业—收入主导型偏好、城市住所—农村耕地约束型偏好,以及社会交往融合型偏好。技能型就业和高收入水平能明显地降低农民工两栖流动概率,家属随迁且耕地长期流转能显著增强农民工城市居住稳定性。针对当前农民工居住特点,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增强农民工定居城市能力,使其由“ ”型城乡流动向 “ ”型城市定居转变,实现市民化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8.
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的模糊多目标模型分析
王春蕊,刘昌宇,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12, 36 (
3
): 50-61.
摘要
(
2222
)
PDF
(161KB)(
1358
)
可视化
收藏
借鉴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构建信息无偏和信息有偏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的模糊多目标模型,并利用河北省问卷调查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得出,面对多种迁移选择,无论是信息无偏还是信息有偏,受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家庭环境、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县外市内迁移成为劳动者最满意的选择。从实地调查情况看,劳动者以本县内迁移为主,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9.32%。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农村劳动力以县内迁移为主的实地调查结论存有差异。这表明,多数被调查农村劳动力尚未实现最优迁移,其迁移选择行为表现为一种有限理性。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决策环境,提高劳动者决策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9.
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家强,王春蕊,刘嘉汉
人口研究 2011, 35 (
2
): 73-82.
摘要
(
2462
)
PDF
(151KB)(
2032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多项选择Logit(MNL)模型,通过2009年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年龄选择特征和技能遴选效应,年龄每增加10岁,其选择省外就业的概率将会降低3.67%;与本地县域就业相比,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跨省就业选择中;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高、非农收入比值越大,农民工选择省外就业的概率就越低;居住地经济越发达,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就业。此外,人均耕地、就业途径、居住地类型、交通便利度以及户籍制度也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2
)
Select
10.
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经济救助效果的实证研究
刘家强,王春蕊
人口研究 2009, 33 (
4
): 105-112.
摘要
(
1215
)
PDF
(196KB)(
103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7年河北省7县717个计生贫困家庭NGO(非盈利组织)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研究发现,NGO小额信贷各项指标对农村计生贫困妇女个人、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达到小康水平的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项目是否盈利对其家庭达到小康水平概率的边际影响为26.88%。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显著,作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内容,其推广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0
)
Select
11.
灾后重建中的人口迁移问题研究
刘家强,车茂娟,唐青
人口研究 2008, 32 (
5
): 1-9.
摘要
(
1550
)
PDF
(177KB)(
1636
)
可视化
收藏
汶川地震灾区大多位于地理位置特殊,地质结构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人居环境较差地区。5.12汶川地震不仅导致人员的巨大伤亡和经济的重大损失,更严重破坏了资源的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使灾区人口的生存基础进一步恶化。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制定适当的人口迁移政策,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流动,有效降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1
)
Select
12.
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
刘家强,罗蓉,石建昌
人口研究 2007, 31 (
4
): 27-34.
摘要
(
1701
)
PDF
(187KB)(
1396
)
可视化
收藏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丧失维护生计的土地资本。土地资源的缺失让农民在失去自然资本的同时也失去重要的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在重新构建可持续生计基本框架下,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制度资本和基础要件。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重构的前提,以农民对土地事实所有权的基本假设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在替代土地功效、解决基本生存与保障问题上的优势与成效,并对提高制度的绩效性、替代性和持续发展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学龄人口发展与人力资本提升——基于四川省2005~2020年学龄人口发展的分析
刘家强,罗蓉
人口研究 2006, 30 (
4
): 63-69.
摘要
(
1145
)
PDF
(881KB)(
1282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生育率下降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将导致未来学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挑战。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必须在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调整、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对四川2005~2020年学龄人口发展状况的典型分析,明确提出只有树立投资于人的理念,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学龄人口的发展有机对接,才能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持续优化,促进人力资本的全面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新贫困人口:挑战正在逼近
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05, 29 (
5
): 27-39.
摘要
(
1156
)
PDF
(281KB)(
1138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消除贫困的压力。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贫困问题的治理,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高就业率,隐藏了城市人口贫困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和深入,城市新贫困问题逐步浮入人们的视野,为政府和学者所关注。一般认为,新贫困人口主要是指:一是因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动所导致的贫困人口。主要包括:①因企业亏损或结构性调整的下岗职工、半失业人员或无业人员;②由农村流入城镇,靠短工为生并经常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工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被征地农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15.
中国新贫困人口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
刘家强,唐代盛,蒋华
人口研究 2005, 29 (
5
): 10-18.
摘要
(
1247
)
PDF
(1387KB)(
1706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贫困概念及演化提出新贫困人口的定义和类型,认为新贫困人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解决新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由此从社会保障的内涵、功能和价值基础等角度阐释社会保障体系在解决我国新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4
)
Select
16.
关于人口安全的几点理论思考
刘家强,唐代盛
人口研究 2005, 29 (
3
): 49-53.
摘要
(
1105
)
PDF
(99KB)(
1151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安全(PopulationSecurity)是我国的基础安全,是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的基本条件。分析人口安全的理论内涵及其生成背景,对人口安全的性质、人口安全在人口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进行阐释,从和谐社会的内涵中阐释人口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树立人口风险意识等人口安全的实现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9
)
Select
17.
关于生育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吴忠观,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03, 27 (
5
): 87-91.
摘要
(
872
)
PDF
(81KB)(
1157
)
可视化
收藏
生育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丰富和发展人口科学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生育文化历史的考察,探讨了生育文化的内涵及类型的演进轨迹,结合社会经济基础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加速我国生育文化现代化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3
)
Select
18.
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透析
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02, 26 (
6
): 1-6.
摘要
(
1066
)
PDF
(145KB)(
1341
)
可视化
收藏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7
)
Select
19.
西部开发中的人口环境分析
刘家强
人口研究 2000, 24 (
4
): 46-50.
摘要
(
1345
)
PDF
(391KB)(
1040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环境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人口条件,西部开发面临的人口环境是人力资源素质低,缺乏高层次人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压力大,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不协调,人口回流造成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上述人口环境的改善,缺乏两个重要基础,一是吸引人才的动力机制,二是培养人才的教育条件。改善人口环境需要重视人口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借鉴东部地区的人口控制经验,加强对西部人口问题的研究,促进人口科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7
)
Select
20.
关于欠发达地区人口控制的思考
吴忠观,刘家强
人口研究 1997, 21 (
6
): 7-10.
摘要
(
1055
)
PDF
(2510KB)(
89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控制,是通过非经济因素的综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人口的超经济转变,需要创造良好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社会文化基础和政策基础。认为,欠发达地区人口控制成功的启示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并具有一种超前的投入产出意识。结论是,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控制证明: 经济因素是人口转变中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决定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1.
从经济系统的角度看两种生产的相互适应
陈维达,刘家强
人口研究 1986, 10 (
5
): 14-17.
摘要
(
786
)
PDF
(1810KB)(
826
)
可视化
收藏
<正>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要相互适应,既反映了人口规律的要求,又反映了经济规律的要求,它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活动与人类所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同步进行时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表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