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1-29
    论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创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赵白鸽
    2006, 30(6):  1-4. 
    摘要 ( )   PDF (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一五”时期,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创新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它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1·1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1)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指经济发展,更不单纯地是GDP指标的增长。
    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性别偏好——基于深圳调查的研究
    李树茁,伍海霞,靳小怡,费尔德曼
    2006, 30(6):  5-14.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特征;社会网络因素、流动因素和个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男孩偏好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和原因有重要作用。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
    刘纯彬
    2006, 30(6):  15-22.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通过对我国10余个贫困县的考察,笔者认为:农村贫困人口标准过低,仅相当于国际贫困线确定的最低贫困人口标准的1/5,相当其贫困标准的1/10;相当于我国监狱囚犯生活标准的1/4,相当于美国贫困人口标准的1/50。贫困人口难以完成在当时社会一般的、正常状况下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村贫困人口从2亿多减少到2000多万,主要不是扶贫工作所致,而是到城镇打工。依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抓紧调整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标准,改进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有利。
    中国“未富先老”了吗?
    姜向群,李建民,杜鹏,杨慧
    2006, 30(6):  23-37. 
    摘要 ( )   PDF (2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
    姚引妹
    2006, 30(6):  38-46.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浙江农村空巢家庭类型及成因的分析,比较了农村空巢家庭与传统同已婚子女一起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差异,认为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不仅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低于传统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并对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刘根荣
    2006, 30(6):  47-54.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当前“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公平与效率视野下的高考移民观
    刘传江,朱劲松
    2006, 30(6):  55-62.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利益集团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其实质在于公平与效率之争。本文目的是在对各种争论的解析基础上,以增进全社会福利与效率为目标来寻求“高考移民”问题的应对之策。“高考移民”问题产生源于不公平教育现状下不公平的制度安排,通过对高考制度的公平观与效率观的界定,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统一的关系:解决了公平问题,效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对于向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迁移的“高考移民”(移民I),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公开合理的市场交易制度;而对于向西部及偏远地区迁移的“高考移民”(移民II),政府需要调整目前通过高压政策来寻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均衡解的做法,转向努力实现各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平衡,才能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农村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
    张耀军,陈达,杨凡
    2006, 30(6):  63-68. 
    摘要 ( )   PDF (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初步建立中国农村青年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包括结构指标、身体指标、心理指标、受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及家庭婚姻生活质量指标六大类,共有26个具体指标。这26个指标可通过精确化的统计数据、系列化的文献资料和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共同获得;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农村青少年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论中国人口健康研究的优先领域
    郑晓瑛,宋新明,陈功
    2006, 30(6):  69-73.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健康是人口科学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和典型的交叉学科。近几年来,人口健康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融拓展非常活跃,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出现可喜局面。然而,在人口健康蓬勃发展的现有阶段,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合理的拓展研究范围,不能盲目地、过于广泛地研究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应该遵守学科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依据本领域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优先领域,从而明确研究那些问题是基础性的、研究那些问题是急需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否则,研究过于宽泛有可能不能有效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定位不准有可能不能得出有效的信息。
    女性商业性性服务者的组织特征、流动规律及艾滋病防治对策研究——以四川省Y县为例
    富晓星
    2006, 30(6):  74-81.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经性途径传播比率逐年上升。女性商业性性服务者作为艾滋病易感人群,受到来自医学科学、社会科学和多方力量的关注。本文把女性商业性性服务者作为文化的组织进行研究,在成功掌握这一群体组织特征、流动规律的基础上,给予艾滋病防治本土的组织性应对策略,提供人类学在当今社会难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实践。

    户籍制度改革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整
    陈友华
    2006, 30(6):  82-88.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户籍制度改革,使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并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考察,研究和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并就化解户籍制度改革后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问题初探
    包凤云
    2006, 30(6):  89-92. 
    摘要 ( )   PDF (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一直较快,人口自增率、出生率、多孩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除西部地区生育政策较为宽松外,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低下的因素不容忽视。未来10年,西部各省将普遍进入又一个生育高峰期,现有的计划生育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及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因此,加强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迫在眉睫。今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国留守家庭研究》评介
    顾宝昌
    2006, 30(6):  93-93.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局面。尽管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人们仍然对它的出现始料而不及,而往往冠之为“盲流”。但“盲流”不盲,人口流动表现出自身强烈的规律性。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流动人口已达1·4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将会证明是中国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与千百年来的“乡土社会”彻底告别的根本之举。风起云涌的人口流动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留守家庭”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但在很长时期中,关于留守家庭的关注还是停留在个案报道和现象描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