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 农村人口退出视角
钟水映,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15, 39 (6): 13-21.  
摘要1997)      收藏
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流而不退”,传统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解释。文章在明晰农村人口退出内涵和必要性,分析农村人口退出与市民化、城市化等关系的基础上,从农村人口退出视角,加入制度因素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进行再修正。乡城流动人口的流动退出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短期内,流动人口个体流动决策的依据是预期净收入最大化; 长期内,具有若干期流动经历的流动人口在进行家庭迁移退出决策时,决策依据应是包含制度净收益在内的家庭预期净收益最大化。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地制度是影响农村人口退出的核心因素,未来农村人口的顺利退出要求农村土地实现更多的功能,特别是财产功能;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特别是退出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梯度城市化:不同社区类型下的流动人口居住模式和住房状况
侯慧丽,李春华
人口研究    2013, 37 (2): 83-92.  
摘要2801)      PDF (617KB)(1574)    收藏
文章从居委会社区和村委会社区两种不同的社区结构出发,分析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和住房状况。研究发现具有工作不稳定、自雇者、家庭户流动特征的流动人口更可能选择居住在村委会社区。不同的居住社区中,影响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的因素也不同,对居委会社区的流动人口住房状况影响较明显的因素是收入,而对在村委会社区居住的流动人口住房状况影响明显的因素是流动方式和住房用途。流动人口对不同居住社区的选择及住房状况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涵义:流动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这两种不同社区的住房供应模式有助于稳定性不同的、就业特征不同的流动人口从进入城市开始逐步内化到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基线调查研究
姜巧玲,柳爱霞,李秀华,马连义,刘建新,赵咏梅,任惠娟,王永玲,张桂安,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00, 24 (5): 60-64.  
摘要1141)      PDF (316KB)(772)    收藏
我们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生殖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历时一年旨在掌握我师常住及流入人口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问题,孩次结构问题,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措施问题,性传染病知识来源途径,性生活满意度及渴望问题,对现避孕药具供应意见问题,从而找出在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服务需要及现有的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科学繁衍后代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论中国集中性城市化之必然
周天勇,李春林
人口研究    1989, 13 (2): 17-24.  
摘要981)      PDF (1810KB)(858)    收藏
<正> 中国的社会正处于向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从半自然和半产品性经济向商品经济和从传统社会末向工业化过程前期发展的同时,劳动资源也要在经济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在各新产业中重新分配。工业化的规模集中趋势不仅要求资本和技术集中,也要求劳动力相应集中。从空间上讲,人口要随劳动力集中而迁移,即城市化过程。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且也是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一大规律。但是,在人口城市化方面,我国的办法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积极发展小城镇”,人口迁移政策实行“离土不离乡”,大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人口硬性控制试析
李春林
人口研究    1988, 12 (6): 55-56.  
摘要881)      PDF (437KB)(689)    收藏
<正>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超过“适度人口”界限的时候,国家通过制定有关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法律制度和各种限制生育的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等,降低人口生育率,控制人口规模,这就是人口硬性控制。人口硬性控制是与软性控制相对而言的,和强制并非同一涵意,它是一种暂时的、权宜性的人口增长控制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世界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问题
李春
人口研究    1982, 6 (5): 39-43.  
摘要1011)      PDF (2249KB)(803)    收藏
<正> 根据不同的人口年龄构成可以确定不同人口类型。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总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不到4%的为年轻人口型;这个比重在4%—7%之间的为壮年人口型;超过7%的视为年老人口型。年老人口和人口老年化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战后日本人口类型的转变和人口问题
李春
人口研究    1981, 5 (1): 35-38.  
摘要1152)      PDF (1790KB)(940)    收藏
<正> 日本是世界第六位人口大国,1979年总人口已达1亿1,61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300人,居世界第五位。类似日本这样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极高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和面临着迫切的、严重的人口问题。 但是,日本在战后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迅速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到低出生、低死亡的人口类型的转变,并且使低水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到现在,取得了世界人口史上罕见的成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