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4-09-29
    论文
    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
    顾宝昌,穆光宗
    1994, 18(5):  2-10. 
    摘要 ( )   PDF (1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刘铮人口基金”将进行首次评奖
    1994, 18(5):  10-10. 
    摘要 ( )   PDF (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推动人口学科研和教学的繁荣与发展,以我国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口学会前会长刘铮教授名字命名的“刘铮人口基金”,经上级部门批准于1993年成立,将于今年首次评奖。“刘铮人口基金”设科研奖、教学奖和学生奖,以后将每年评选一次。
    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宏观经济后果研究
    张志刚
    1994, 18(5):  11-20. 
    摘要 ( )   PDF (5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育率下降有两种类型、四条道路。缓降型:法国道路,欧洲北美道路;速降型:日本、德国道路,中国、新加坡道路。生育率下降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有三种对应关系:滞后、超前、同步。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宏观经济后果:缓解了人口高速增长造成的各种危机;经济走出了“人口陷阱”,宏观人口经济关系进入协调状态;创造了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黄金结构”,同时也界定经济起飞的时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过剩就业的人口因素研究
    喻文益
    1994, 18(5):  21-26. 
    摘要 ( )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实证性的分析方法,就美国和中国在人口性别、种族、年龄与过剩就业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以期得到普遍性的结论。我们发现过剩就业是普遍存在的。美国与中国在就业政策和少数民族政策及经济体制上的差异导致了过剩就业结构的差异。但过剩就业有全球普遍性。处于经济体制和工业化包括都市化过程中的中国过剩就业是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而需综合性的一揽子方案。
    利用选择指数研究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偏好
    李惠
    1994, 18(5):  27-33. 
    摘要 ( )   PDF (2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国内人口迁移流向、流量及模式分析。本文从新的角度,通过计算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选择指数,分析近期各省区人口迁移偏好情况,并进一步研究省际迁移偏好圈,从而得出省际人口迁移偏好的网络脉搏。1选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由Bachi于1961年提出,它是通过计算由某地向其它地区迁移的选择指数值反映人们的迁移倾向,即某地迁移人口最偏向哪个地区迁移。选择指数是实际迁移人数与估计迁移人数的比值,分为地区选择指数和全国选择指数。
    人口调查与人口研究之“瓶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冯占联
    1994, 18(5):  34-37.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普遍存在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已成为计划生育管理决策及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中的“瓶颈”环节;克服这一“瓶颈”,则成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推动人口研究走向深入之必须。基础人口数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数据收集和人口调查过程中存在的表面化、肤浅化倾向有关;重视和完善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至为重要。近年来人口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日益突出,同时,研究中存在的“技术迷信”倾向值得注意。探索调查研究的新思路,开展有效的定性研究以为定量研究的深化和补充,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阶段人口调查和人口研究深入发展的必要途径。
    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
    李南,孙福滨
    1994, 18(5):  38-43. 
    摘要 ( )   PDF (24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死亡漏报已有的多种估计方法均建立在单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上,由于无从对比,必须引入如稳定人口等工具建模,通过将死亡报告数与模型死亡数对比来对死亡漏报作出估计。这些方法假设较强、对年龄变化十分敏感。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给出了多时期死亡报告数据,为建立新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提供了条件。建立这类方法的一般思路,基于三个时期数据的死亡漏报估计方法,对中国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显示,这类方法假设较弱(分年龄死亡率在短时期内不变),估计较为直接(不需调查之外的其他数据)。此方法可进一步推广,给出分年龄的死亡漏报估计。
    市场经济下生育心理变化分析──我国7省区部分人口调查
    孟宪东
    1994, 18(5):  44-47.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7个省区1269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生育决策权的定位、生育期望、生育动机、生育态度等生育心理的变化新趋势和特点,指出在复杂的生育心理结构中,精神性生育动机处于优势地位,家庭精神生活质量是新的生育心理的主体。
    “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综述
    穆光宗,陈卫,乔晓春
    1994, 18(5):  48-55. 
    摘要 ( )   PDF (7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言1994-7-25~30,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位人口学者在北戴河参加了“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由《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与对策研究组》发起,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计生委宣教司、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联合举办的。会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的有力资助。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乔晓春博士作为研究组总负责人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肖振禹教授、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副主任顾宝昌研究员、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中方高级官员金志诚先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所长郭志刚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人口学家桂世勋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企业走向市场与职工计划生育模式的重建
    诸葛振华
    1994, 18(5):  56-57. 
    摘要 ( )   PDF (6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历来在农村,城镇职工计划生育在人们观念中几乎不是问题。但是,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渐渐被推向市场,这与密封型的企业职工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发生了矛盾,并已发出种种信号提示人们:计划生育工作注意力集中在农村的同时,应当重视城镇企业职工计划生育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而有所削弱的问题。
    浅谈影响出生统计报表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王会德
    1994, 18(5):  58-59.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人口出生统计报表失实程度非常严重,其突出表现:一是出生统计符合率低,报表质量差、水份大、逻辑性错误多,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二是性别比严重失调。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地区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是个共性问题,已影响到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正确监督和指导,成为掩护计划外生育的一大“公害”。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计划生育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提倡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各级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下大决心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水份,把数字搞实,不要自欺其人。
    学术动态
    1994, 18(5):  60-60.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届人口社会学学术讨论会在鄂召开受中国人口学会委托,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经济学院人口所、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及湖北省社科院宜昌分院人口所联合组织发起的第三届全国人口社会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06──09~11在宜昌召开。会议就人口与社会控制问题、文化与婚姻生育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及社会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流动人口与民工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990年中国分省简略生命表(续2)
    路磊,郝虹生,高凌
    1994, 18(5):  61-64.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中国分省简略生命表(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