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2-11-29
    论文
    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
    顾宝昌
    1992, 16(6):  1-7. 
    摘要 ( )   PDF (2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关于生育和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巳经提出来了许多,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比如冠尔(Ansley Coale)提出了欧洲生育转变的理论,弗里德曼(Ronald Freedman)提出小家庭的生活方式与生育下降的关系,戴维斯(Kingley Davis)和布莱克(Judith Blake)在50年代关于社会结构与生育率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生育的中间变量理论。
    中国人口转变历程的深入探讨
    姚新武
    1992, 16(6):  8-15. 
    摘要 ( )   PDF (2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 理论背景 在人口转变中,就出生率、死亡率转变而言,国内的研究通常都以“阶段论”作为背景,这包括布莱克(C.P.Blacker)的五阶段论,汤普逊(W.S.Thompson)和诺特斯坦(F.W.Notestein)的三阶段论。而这里我们将以寇尔(A.J.Coale)的划分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50年代,寇尔和胡佛(E.M.Hoover)根据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情况,并综合了各家的特点,认为人口转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
    传统型人口产业结构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河南省商城县人口产业结构分析
    李伟
    1992, 16(6):  15-19. 
    摘要 ( )   PDF (2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布,它与经济意义上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人口产业结构也就谈不上经济产业结构,反之,经济产业结构决定着人口在各产业中的分布。一个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状况如何将对其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影响。80年代初,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非农产业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80年代我国人口控制示范模式的特点及其对90年代人口控制的影响
    侯东民
    1992, 16(6):  20-23. 
    摘要 ( )   PDF (8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1991年我国生育率陡然下降,使熟悉以往我国人口控制形势的同志,不同程度地感到突然。90年代我国人口控制的目的,从当前中央的即定方针看,是将当前先进地区人口控制模式放大,推进到后进地区,而主要手段是以“一票否决权”方式加强行政管理力量。
    沈阳市暂住人口状况分析
    《沈阳市流动人口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课题组
    1992, 16(6):  24-28. 
    摘要 ( )   PDF (2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暂住人口是指人口与户籍分离,在某一地区临时滞留三天以上的人口。暂住人口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的工作地和居住地经常变更,给暂住人口的常规统计和管理造成诸多困难。
    中国与印度人口变动及其发生原因比较研究
    梁中堂
    1992, 16(6):  29-34. 
    摘要 ( )   PDF (2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因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人口变动的成因与大陆还有所不同,故本文仅以大陆人口与印度人口进行比较)为11.3亿;而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8.4亿。
    论我国农业劳动力份额的下降
    丁大建
    1992, 16(6):  34-37. 
    摘要 ( )   PDF (2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是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40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在其绝对数一直呈增长趋势(从1952年的17317万人增至1990年的34039万人)的同时,其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则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52年的83.5%降至1990年的60%。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人口需求容量
    周天勇
    1992, 16(6):  38-40. 
    摘要 ( )   PDF (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需求不仅决定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决定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动总量的不断增长,即货币形式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而经济发展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
    中国人口控制模式与实践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
    史明
    1992, 16(6):  40-43. 
    摘要 ( )   PDF (10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北京大学人口所、复旦大学人口所、吉林大学人口所、西安交大人口所联合主办的“中国人口控制模式与实践”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蒋正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杭生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刘铮教授,国家教委Po4项目负责人阚延河同志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四川省计生委主任钟戡同志到会,山西省计生委主任李绍先、副主任李俊喜给会议撰文介绍了山西省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中国人口学会秘书长邬沧萍教授应邀在闭幕式上讲话。
    强化计统基础工作 搞好流动人口管理
    李建勋
    1992, 16(6):  43-43.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80年代后期,我区形成了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两大类。这一客观人口环境的出现及其发展,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打破区界、市界和省界,冲破对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老格局,改变单一抓户籍人口生育的旧模式,由原来只抓户籍人口的行政区划的封闭型管理,转变为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一起抓的开放型管理。
    历史上陕甘宁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张跃东
    1992, 16(6):  44-47. 
    摘要 ( )   PDF (19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本文所指陕甘宁地区包括:今陕西的延安、榆林地区,甘肃的天水至酒泉一带及其北部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鄂尔多斯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地域上紧密相连,而且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在人口迁移方面,由秦汉至明的漫长历史时期中,陕甘宁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农牧人口往来迁徙的典型区域。现以人口迁移的原因、目的及其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再考虑到移民的族别及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环境,将陕甘宁地区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概述如下。
    古婚姻文化中的优生思想
    张大鹏
    1992, 16(6):  48-49. 
    摘要 ( )   PDF (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婚姻,从本质上讲是男女两性的社会结合。在古代社会,缔结婚姻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生儿育女、延续后代。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关于优生的科学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是感性的、不完整的,但仍不失为我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宝贵遗产。
    试论古希腊斯巴达人的人口优生行为及其影响
    王瑞聚
    1992, 16(6):  50-52. 
    摘要 ( )   PDF (9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历史上,人口优生实践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位于巴尔千半岛的南希腊建立了贵族寡头政权,出于军事统治的需要,斯巴达人执行了类似行政方式的人口优生行为,用来提高统治阶层的身体素质。这一行动在历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浅析雅安“教育、合同、公证、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钟戡,陈文兴
    1992, 16(6):  53-55. 
    摘要 ( )   PDF (6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雅安,位于四川西部盆周山区,是四川省的一个地域辽阔、以农业为主、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经济,控制人口,一直是这个地区两位一体的根本任务。80年代后期以来,雅安地区在落实“基本国策”的实践中总结和实施了“教育、合同、公证、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多形式、多渠道教育培训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素质
    张克勤,卢继杰
    1992, 16(6):  55-57. 
    摘要 ( )   PDF (9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生干部队伍,并使这支队伍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试结合湖北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对多形式、多渠道教育培训提高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初步探讨。
    多家合作 农民老有所养
    巫新茂
    1992, 16(6):  58-58. 
    摘要 ( )   PDF (5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为了推行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去年9月,广州市体改委牵头,组织市保险公司、市民政局、市农委进行试点工作。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探索经验。目前,天河区沙河镇寺右村成为广州市农村全体适龄村民实行养老保险的第一个自然村。全村363名村民中,有362名适龄村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人口研究》1991年总目录
    1992, 16(6):  59-61. 
    摘要 ( )   PDF (2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研究》1992年总目录
    1992, 16(6):  62-64. 
    摘要 ( )   PDF (2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