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8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07-27
    论文
    试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户口迁移制度改革
    伍先江
    1998, 22(4):  1-5. 
    摘要 ( )   PDF (2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传统的户口迁移制度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型,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活跃,原有户口迁移制度日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户口迁移制度改革,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力配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必须遵循“常住地登记入户”的原则,因此,户口迁移制度改革应建立一种“依据有合法固定的住所且居住一年以上和稳定的职业(或收入来源)的条件登记入户”的目标模式。
    在中国农村地区引进新型避孕药具、提高服务质量的研究
    涂平,邱淑华,倪家俊,范慧民
    1998, 22(4):  6-14. 
    摘要 ( )   PDF (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通过现场试点研究在中国农村地区引进新型避孕药具、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和工作方法、实行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的可行性,国家计生委于1992年起在河北省遵化市和乐亭县、山东省博山区和沂源县开展了“在中国农村地区引进新型避孕药具,提高服务质量的研究”。本文对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供关心我国基层计划生育的同志们参考。本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广大干部和计生人员对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服务质量和干群关系明显改善;避孕率进一步提高,方法构成更加合理,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人工流产大幅度减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对人口控制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有待改进;计生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咨询与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改进;计划生育考核体系需要适当调整。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在新形势下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两个转变”的要求对项目所取得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交流,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学习周恩来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王伟
    1998, 22(4):  15-19.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今年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百年诞辰,是一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以多种多样形式,进一步发扬光大周恩来精神,武装广大干部和亿万群众,做好工作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周恩来多年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中主要成员之一,他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指导各条战线工作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阐述的光辉的思想理论,显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三大作风,等等,对党对人民都是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要永远向他学习。周恩来死而未亡,永垂青史。周恩来从新中国建立,到1973年发现血尿诊断为癌症后
    马尔萨斯:重要的是提出了问题──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发表200周年而作
    姜涛
    1998, 22(4):  20-24.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马尔萨斯的贡献,不在于其理论的正确与否,而在于第一次敏锐地提出与它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他的某些论点的谬误并不能掩盖问题本身的光辉。正是由于他的理论,才大大促进和丰富了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本文还结合中国人口发展史,提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1998, 22(4):  25-33. 
    摘要 ( )   PDF (6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关于“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讨论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是中国人口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当时的讨论主要针对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应该采取哪些对策进行的讨论。然而,似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已经到了对以往所制定的人口发展战略进行检验的时候了,即时钟已经指向了本世纪末。倘若用当前的人口状况来检验过去我们对现在的认识和为现在制定的目标的话,我想了解这一历史的每一位学者和有关的实际工作者,一定会有很多感慨,感慨我们曾经对中国人口规律认识的肤浅,感慨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以至现实与我们以往的估计有太大的偏误。2000年,既是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个终点,同时又将是一个战略
    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关于山东泰安市两个村农民的个案研究
    王海江
    1998, 22(4):  34-41. 
    摘要 ( )   PDF (26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本人于1997年赴山东泰安市获得的个案资料,本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过程、态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主要通过制度性途径获得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知识,投保决策一般由夫妇双方共同商讨作出,家庭其他成员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新政策的不完全信任,使农民的保费水平远低于纯经济决策均衡水平,农民养老方式的选择趋于多样化,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替代功能基本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的有限性限制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我国城镇职工退休保障制度改革的再认识
    刘贵平
    1998, 22(4):  42-45.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退休保障制度改革仍然是国内外倍受关注的问题,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确立,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退休保障制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作者认为,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理论认识有待提高,有必要深入认识我国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针对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式养老保险制度,作者提纲挈领式地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乡-城迁移流持续原因新探
    周皓
    1998, 22(4):  46-50. 
    摘要 ( )   PDF (3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在描述当前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及失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镇具有较高失业率这一新情况下,乡-城人口迁移流持续的原因,并运用西方的三种人口迁移理论对此作了定性的解释,认为在注意西方人口迁移模型的参数适用性的同时,应更多地从文化(观念)角度来对我国的乡-城人口迁移进行剖析。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
    杜鹏,武超
    1998, 22(4):  51-57. 
    摘要 ( )   PDF (26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1亿多老年人中,有多少人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生活,又有多少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的经济帮助生活?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养老情况与制定有关对策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我国最新、最大规模的老年人经济来源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是以子女或亲属供养为主,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主要是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对子女或其他亲属在经济供养上依赖性大大高于男性,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与居住方式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段成荣
    1998, 22(4):  58-63. 
    摘要 ( )   PDF (2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8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流动人口为数很少。据估计,到八十年代初,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人数不超过200万人。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1984年,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猛增到2000多万。从此以后,人口流动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外流动,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进一步增加到8000万(陈浩,1996)。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是由农村进入城市及城镇的,而又以进入大城市为
    我对从事人口科学研究的反思
    吴忠观
    1998, 22(4):  64-66. 
    摘要 ( )   PDF (6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成为专职的人口研究人员是在70年代末期,在此以前由于我长期从事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的教学与研究,所以在教学与研究中也零星地从事人口研究,至于关心中国人口问题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从我所经历的由关心中国人口问题,到附带也从事人口研究,又进一步成为专业的人口研究人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想起来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现在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批评。中国的人口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真正把人口现象作为一门科学来加以研究,还是近现代的事。近代由于西学东渐,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被介绍到中国来,西方人口学也被介绍到了中国。人口学对于中国是一种舶来品。被介绍到中国的首先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到了五
    关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几个问题──兼谈村级计划生育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王秀银
    1998, 22(4):  67-70. 
    摘要 ( )   PDF (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国家,农村的计划生育始终是全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村级社区组织在落实“三为主”、推广“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积极而稳妥地走上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道路。通过村民自治,国家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宏观决策,最终落实到农户和个人,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在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训练和增强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行使了计划生育主人的权利。在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前景。1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和现实基础所谓村民自治,指村民自己依法治理自己。自治的首要原
    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三结合”与计划生育的关系
    陶鹰
    1998, 22(4):  71-74.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计生工作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社会经济背景,要求计生管理工作者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必须寻找新形势下做好计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措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90年代初,吉林省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和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全省各地广大计生工作者和群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探索出的“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的“三结合”实践经验,针对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民群众求富致富的强烈愿望,将计生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政
    中西方人口理论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宋严,陈卫
    1998, 22(4):  75-78.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人口理论的同时,总结和研究西方人口理论,借鉴西方人口理论中有益的研究思想、方法和观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活跃中国的人口学研究,创建新形势下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由于今年又是马尔萨斯人口论发表200周年,马氏人口论在西方人口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世界人口转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今天,对其进行再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人口研究所,深圳大学人口研究所,深圳特区社会学学会,《人口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于1998年5月8日至10日在深圳共
    葛、曹书评座谈会纪要
    陈卫
    1998, 22(4):  79-79.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发表了葛剑雄、曹树基撰写的题为“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的长篇书评。本篇书评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社会上的一些新闻媒体对此也作了大量报道。人们对这件事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书中某些问题和观点的评价,而是上升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对学术评价的公正性的高度来认识。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了对《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下称《研究》)一书以及社会上围绕该书进行的讨论有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人口研究》编辑部于1998年5月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前本刊编辑部分
    略评《中国计划生育全书》
    林富德
    1998, 22(4):  80-80.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全书》汇编的历史经验,对完善跨世纪的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书》汇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史料,是同类著作中,最完整、最系统、亦是最精选的一本。特别是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转折与发展,基本国策的形成,执行政策的主要经验,以及稳定政策以来的良好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使读者对中国的计划生育道路获得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前景满怀信心。《全书》翔实记载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几起几落的过程,它明显反映人口控制与政治、经济形势的紧密联系。《全书》表明50年代后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创时期,节育问题已被朝野有识之士所关注,但直至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