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9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89-09-29
    论文
    我国农户家庭之比较研究
    何子阳
    1989, 13(5):  1-7. 
    摘要 ( )   PDF (27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在研究农村生活中而不顾及家庭,则这种研究决不是完备的;在农村的一切制度之中,家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制度。”农村社会受自然环境与经济组织的决定,农村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中心。研究农村社会,绕不开农村家庭。
    对城市一代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学考察
    丁士贤
    1989, 13(5):  8-12. 
    摘要 ( )   PDF (6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在本世纪末的20年里,我国为控制人口增长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在城市产生出一代以亿万计的独生子女。近40年内,他们都是城市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其教育影响将波及下一世纪的前50年。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代际交换与养老制度
    杜亚军
    1989, 13(5):  13-17. 
    摘要 ( )   PDF (17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不同年龄的人口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口分为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三部分。为了维持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三代人之间必然要进行一种产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交换就是代际交换。代际交换中存在两种“流”:物品流和同批人流。物品流是代际之间所交换产品及劳务的总称;而一代人又一代人永不间断的生死更替便构成了代际交换的同批人流。
    老年劳动资源问题
    涂礼忠
    1989, 13(5):  18-24. 
    摘要 ( )   PDF (2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目前全世界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下个世纪全球性的问题。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987年的6%上升到2000年的6.6%,2025年将可能进一步上升到13.7%。我国老年人口也正在急剧增长,且带有突发性质,其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甚至快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对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唐元,王翠绒,罗桂生,李凤山
    1989, 13(5):  24-29. 
    摘要 ( )   PDF (25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其难度比城市要大得多。此中有种种复杂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要“养儿防老”,而这也确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客观实际问题。如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必将起到十分有利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计划生育者自交三至五百元就可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目前在绝大多数地区还是一个空白,但也有少数地区已先行一步,作了可喜的尝试。例如福建省建阳地区,就已于1986年在建瓯、南平、建阳、顺昌、光泽五个县、市农村相继推开。
    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及其补偿
    杜世卫
    1989, 13(5):  30-32. 
    摘要 ( )   PDF (9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女性面临的新挑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过程。在这个历史转折过程中,一方面给女职工带来施展才华的机遇和实惠;另一方面他们却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主要表现为,社会在用人方面发生不欢迎女性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人口转移理论浅析——兼论我国人口转移趋势
    李明开
    1989, 13(5):  32-36. 
    摘要 ( )   PDF (25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转移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处在改革与开放历史时代的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就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一) 马克思十分注重生产力对人口变动的影响。
    四川省人口民族构成的变化及其有关政策问题
    王端玉
    1989, 13(5):  37-42. 
    摘要 ( )   PDF (2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是省情、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基本依据。本文拟以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户口管理部门经常性人口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建国以来四川人口民族结构的变化,兼及有关的人口政策。
    人口统计失真原因的分析
    曾桂秋
    1989, 13(5):  43-45. 
    摘要 ( )   PDF (1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所谓统计信息失真,是指统计数据失去真实性,有虚报、瞒报、漏报、少报的情况存在。在计划生育部门,人口统计信息普遍存在着失真的情况。 某报在1987年5月4日报道某省“六五”期间的出生人数,计划生育部门的统计数字是531.1万,比统计局抽样推断数少76万人,漏报率为12.5%。其中1985年少报了23.9万人,漏报率为20.6%。
    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杨中新,胡晓明
    1989, 13(5):  45-46. 
    摘要 ( )   PDF (1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却向来缺乏数量分析,所以,进行这种分析,对进一步拓展宝安县经济和自觉调节其经济活动人口的流动,均有重要意义。
    我国家庭变动对养老的影响
    唐桂芬
    1989, 13(5):  47-49. 
    摘要 ( )   PDF (6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家庭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解放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我国家庭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点: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化。见表一。
    必须重视计划生育初衷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刘宇
    1989, 13(5):  49-51. 
    摘要 ( )   PDF (1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摆脱人口危机,最为关键而有效的手段仍然是推行计划生育。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之间,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方面的客观差距,致使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措施在各地普遍推行中出现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计划生育初衷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其中,尤以如下几方面必须给予充分注意。
    人口控制与老龄问题统一性试析
    刘书鹤
    1989, 13(5):  51-53. 
    摘要 ( )   PDF (6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在理论界,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和老龄问题实际工作部门,往往把人口控制与老龄问题对立起来:似乎重视老龄问题,就有碍于计划生育的开展;而谈及我国老龄化的趋向及其问题,又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计划生育。真的如此对立吗?事实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口控制与老龄问题,不能孤立、静止的看待,而应该站在整个人口问题的高度,把它们各自看作人口问题的一个方面,全面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才能揭示其本质,认清二者所固有的统一性。 一、产生原因的统一性 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增长,已是妇孺皆知。
    试用模糊优先比定序法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域分布
    罗中云
    1989, 13(5):  54-55. 
    摘要 ( )   PDF (23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重要标志,而年龄中位数、老年系数、少儿系数、老少比是反映一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几个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的地区差异参差不一,往往很难籍此将各地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列出一个序次。本文试用模糊数学中的优先比定序法,分析全国各地人口年龄结构与上海的对比,列出其相似亲疏序次。
    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攀比与公平
    陈剑
    1989, 13(5):  56-59. 
    摘要 ( )   PDF (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什么是攀比,计划生育攀比是怎样进行的,公平与攀比是怎样关系,如何把公平理论应用到计生工作中去,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 攀比,是通过比较进行的,它既含有对行为结果的比较,又含有对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的比较。这里首先要对期望有所认识。
    控制人口高峰,实现人口目标必须完善和强化人口调控机制
    熊刚
    1989, 13(5):  59-62. 
    摘要 ( )   PDF (2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建国后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约3.6亿)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加之我们的人口基数大,从1986年起,人口已经出现高增长势头,并将持续到1997年。这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那么到本世纪末,就很难实现12亿左右的人口目标。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实现人口目标,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人口调控机制。 人口调控机制是指人口运动中各种调节和控制要素的作用、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中国1986—1987年分省简略生命表(续)
    翟振武,路磊
    1989, 13(5):  62-64. 
    摘要 ( )   PDF (2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