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3年 第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83-11-29
    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一九八三年联合国人口奖获奖人钱信忠博士在联合国人口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1983, 7(6):  1-2. 
    摘要 ( )   PDF (5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秘书长先生尊敬的佩雷斯·德奎里亚尔先生尊敬的萨拉斯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佩雷斯·德奎里亚尔秘书长代表联合国授予我联合国人口奖,这是联合国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和鼓励,对我个人也是一个荣誉。对此,请允许我代表我国政府并以我个人名义,谨向尊敬的佩雷斯·德奎里亚尔先生以及联合国人口奖委员会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钱信忠
    1983, 7(6):  2-6. 
    摘要 ( )   PDF (1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发展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九三六年,人口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28‰,自然增长率只有10‰左右。
    从国情出发,把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放在农村
    刘海泉
    1983, 7(6):  7-12. 
    摘要 ( )   PDF (2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然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和特点又各有不同。在我国这样一个10亿人口,8亿农民,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则主要表现为工业发达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和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说,把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放在农村,这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对于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周希璋
    1983, 7(6):  13-18. 
    摘要 ( )   PDF (11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 最近三十余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不复存在,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形成。 人口转变包括死亡率由高变低和出生率由高变低两个方面。多数发达国家死亡率下降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而出生率的下降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关于人口与教育的关系
    丁士贤
    1983, 7(6):  18-23. 
    摘要 ( )   PDF (1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和教育的社会历史过程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它虽不是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但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口与教育的相互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与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的过程相并行的。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陈家麟
    1983, 7(6):  24-28. 
    摘要 ( )   PDF (15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所谓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它是人类为了使自身实现有计划地发展,根据现有资源和生产发展,对自己的生育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措施。自七十年代起,计划生育已在全世界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近些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人口自六十年代起迅速猛长的趋势已经初步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农业生态经济观点看我国农村人口问题
    顾益康
    1983, 7(6):  29-31. 
    摘要 ( )   PDF (5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和经济,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不同的人口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人口对经济,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我国将举行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
    郭同仁
    1983, 7(6):  31-31.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经国务院批准,将于1984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赞助。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利用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已经得出的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的人口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评价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这次普查的经验。
    谈侨区人口问题
    兰益江
    1983, 7(6):  32-34. 
    摘要 ( )   PDF (2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侨区人口问题如何?是否有其特殊性?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事情。有些人认为,侨区有华侨支持,有侨汇收入,经济发达,不会存在什么人口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本文中主要根据侨乡——晋江县的资料,对当前侨区人口问题作一探讨。
    木里藏族生育力概述
    吴文
    1983, 7(6):  35-37. 
    摘要 ( )   PDF (2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一) 木里藏族是全国藏族的一个分支,俗称“西番”,分布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洽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据史料记载,木里藏族并非土著,而是西藏吐蕃人的后裔。解放前,由于封建农奴社会的长期制约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社会经济极端落后,几乎处于曚昧状态,人口发展也极为缓慢,人称人类三大宿敌之一的“瘟疫、疾病”严重存在,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竟高达500‰以上,不少村落万户萧疏、人畜惧亡,总人口只有万余人左右。
    我国历史上人口的发展及其特点
    张敏如
    1983, 7(6):  38-43. 
    摘要 ( )   PDF (27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我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固然是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人口问题缺乏足够重视,人口发展太快所致,但建国前人口基数很大也是重要的原因。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我国有人口54,100余万,比公元前2100年夏禹时的1,300余万,增加了将近四十倍。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讲习班在兰州举行
    马正亮
    1983, 7(6):  43-43. 
    摘要 ( )   PDF (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受教育部委托,兰州大学于1983年8月1日至26日举办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下举行的。 为这次讲习班讲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者查瑞传副教授,比利时人口学者默顿斯教授,英国人口学者希尔教授,美国人口学者屈塞尔教授。
    人口学辞典辞条选登
    1983, 7(6):  44-48. 
    摘要 ( )   PDF (27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中国古代人口 我国从远古时代起,就注意人口的登记和调查。我国现存的最古人口统计数字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创建人夏禹时的人口记录,根据《帝王世纪》,当时的人口为13,553,923人。
    加拿大人口变化趋势
    宫占奎,张彬
    1983, 7(6):  48-48. 
    摘要 ( )   PDF (1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地理大国,土地面积仅次于苏联,但它的人口总数相当少。1982年仅为2,460.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4人。
    从生育率抽样调查的部分资料看益阳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李铁枝
    1983, 7(6):  49-50. 
    摘要 ( )   PDF (20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益阳地区于1982年9月进行了一次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按分层、系统、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定我区四个农村大队为样本单位。即:安化县思游公社团乐大队,宁乡县祖塔公社长滩大队,南县牧鹿湖公社新挡口大队,桃江县花果山公社花果山大队。
    人口整群随机抽样
    叶文振
    1983, 7(6):  51-51.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整群随机抽样是从人口总体中成群地抽取人口调查单位。它可以利用现成的人口群,组织方便,抽取样本容易,而且人口调查单位适当集中,便于资料搜集。但也因为各群拥有的人口单位数不一致,以及人口调查单位在人口总体中分布欠均匀,限制了随机性。因此,要使人口整群抽样具有随机性,主要是克服这两个缺陷。
    世界人口性别比浅析
    郭申阳
    1983, 7(6):  52-55. 
    摘要 ( )   PDF (25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人口性别构成是否平衡,对于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的统计资料,对世界六大洲以及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性别比及其形成原因,作一粗浅分析。
    宣传基本国策,加强人口研究——华东地区人口科学讨论会侧记
    郑桂珍
    1983, 7(6):  56-56.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宣传党的基本国策,加强人口学研究,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贡献力量,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人口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责任!来自华东七省(包括从事台湾省人口研究的代表)一市各高等院校人口研究机构、省人口学会的90多位人口学专家、学者及计划生育工作者,于6月6日至1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了人口科学讨论会。
    中国人口大事记(1982年7—12月)
    1983, 7(6):  57-59. 
    摘要 ( )   PDF (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七月 1日 我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是世界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各族公民,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地许多党、政负责同志都在当地人口普查站进行了申报。外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外交使团人员和联合国有关官员100多人分别参观了北京的20多个人口普查登记站。
    世界人口大事记(1982年7—12月)
    1983, 7(6):  59-60. 
    摘要 ( )   PDF (1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七月 1日 莱蒙多 P.瑞瓦热(Raymundo P.Rivera)博士被任命为国际人口学会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从南朝鲜到太平洋群岛)主任。他将负责该地区18个国家的家庭生育计划和资源开发工作。
    报刊人口资料篇名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情报资料室
    1983, 7(6):  61-61. 
    摘要 ( )   PDF (4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研究》1983年总目录
    1983, 7(6):  62-64. 
    摘要 ( )   PDF (2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