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3-29
    论文
    人口始终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邬沧萍
    2006, 30(2):  2-9.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旨在研究控制人口增长与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首先确定两个事实:一是用进出口贸易的资料证实中国近年来的经济不是泡沫经济,而是实际增长;二是通过中国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特别是总和生育率(TFR)论证中国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笔者认为当前TFR值1.8是可接受的。其次,通过减少人口投资,提高人均GDP,提高人力资本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论证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下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指出人口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人与自然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性因素。
    孩次性别递进比研究
    杨书章,王广州
    2006, 30(2):  10-19.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孩次递进方法论的新拓展,本文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创立了孩次性别递进比人口发展模型及孩次性别递进比指标系列;开创了独特的人口指标类型及其表达形式;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探讨了应用前景,论述了孩次性别递进比方法的应用前景和在出生性别比分析中的独特优势。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
    杜鹏,武超
    2006, 30(2):  20-24.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与1994年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了10年间的变化。从分析结果看,2004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虽然仍是以家庭成员供养为主,但是比例已经下降,退休金上升到第二位,子女供给下降到第三位。城市老年人中已经有60%以退休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但农村只有6%。与1994年相比,中国老年人的自身经济能力已经增强,对家庭成员供养的依赖度下降。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城乡老年人、各省市自治区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依然存在巨大差异。
    从国际人权标准看中国的计划生育与人权保护
    郝林娜
    2006, 30(2):  25-31. 
    摘要 ( )   PDF (1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国际人权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立足法制层面与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条款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并对应找到中国的相关法律的规定。证明了中国遵循国际人权普遍标准的事实。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
    聚焦社会发展:挑战与选择
    吴忠民,杜午禄,谭琳,王思斌,邬沧萍
    2006, 30(2):  32-43.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在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交织,发展面临挑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经济的发展有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而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要靠看得见的“手”来引导、来推动。面对社会发展的复杂矛盾和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高度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决策者来迎接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与时代共脉搏,用大量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人口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问题,论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制度和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省区差距分析
    王晓军,赵彤
    2006, 30(2):  44-50.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比分析我国31个省区养老保险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精算模型,对不同省区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进行测算,对各省区养老保险待遇和负担水平、人口结构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各省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差距,探析阻碍统筹层次提高的原因,为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建议。

    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负担影响的量化研究
    姜向群
    2006, 30(2):  51-55.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制度的严重负面影响已为学界所共识。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庞大的退休群体快速增加,对于城镇退休金缴费形成了巨大压力。但是缴费负担的程度究竟有多大,人口老龄化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和在半基金积累制度下对于缴费负担各有多大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人口预测数据和政府的统计数据,从定量的角度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缴费负担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养老金制度面临的难题以及对策建议。
    沿海地区“女性民工荒”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蔡的贵,谭琳
    2006, 30(2):  56-6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民工荒”。本文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女性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揭示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对女性民工劳动需求扩大的因素和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女性民工劳动供给减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人口安全问题研究
    侯建明
    2006, 30(2):  62-64. 
    摘要 ( )   PDF (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与时俱进而又符合国情的战略思维。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1950年代就已提出,1980年代初我国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1我国农村人口安全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严峻,除了国家经济安全、军
    山东省生育力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山东省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处
    2006, 30(2):  65-73.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省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但是由于人口问题具有特定的发展规律,加之人口发展的巨大惯性作用,未来十几年,我省的人口总量仍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生育率反弹的主客观条件依然存在。为正确分析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对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过去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妇女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进行准确的评估,并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工作,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十一五”及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我省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省人口计生委党组研究决定,由我处
    富人阶层违法生育亟待整治——基于对辽宁省的研究
    曹景椿
    2006, 30(2):  74-78. 
    摘要 ( )   PDF (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处理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也是如此。如违法生育的富人阶层的出现和发展,就为我们执行基本国策带来许多新的困难。所谓富人阶层的违法生育就是指先富起来的富人阶层中的少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很大。过去超生现象多在农村,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分层的细化,超生现象有了新的变化,富人阶层违法超生现象出现发展态势。据有关方面的分析报告,在我国拥有80万以上(合10万美元)的财产的人就划为富裕阶层。由于他们有钱,这就为他们追求多
    探索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长效机制
    刘维忠
    2006, 30(2):  79-80. 
    摘要 ( )   PDF (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计划生育新的工作机制是国家人口计生委200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机制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机制就是要把临时之举经常化,局部措施制度化。使用于落实某项政策或任务的手段变成相对稳定的办法和措施。对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机制”就是一个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执行的法律、法规、文件、协议和责任书。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长效机制,使群众在计划生育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而减小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机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构建“机制”依附的载体(1)机制要靠人来建立,更要靠人去落实。因
    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朱尧耿,黄晓红,俞成义
    2006, 30(2):  81-83.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作为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生产力因素,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具有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时间资源、体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格资源。在数量上,人力资源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在质量上,人力资源表现为某一范围内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人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配置,使人力、物力、财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陈卫,宋健
    2006, 30(2):  84-88.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是过去生育率、死亡率变化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人口变化。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在影响着中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过去20年来,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性别比的升高。未来20年里,这些转变还将持续,一些特征将继续保留或增强,一些特征将得到改变或减弱。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在改变自身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及其转变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1中国的年龄结构极其不规则,相邻年龄组的队列规模往往差别很大图12004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资料来源: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和
    “第二届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综述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6, 30(2):  89-93.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首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市人口计生委、市人口学会于2005年12月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人口发展·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2005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作了主题演讲,副市长孙安民主持并发表讲话,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出席。著名人口学家田雪原、邬沧萍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等到会发言。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司(室)领导,首都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青海省人口计生委领导
    “第二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综述
    石玲
    2006, 30(2):  94-95. 
    摘要 ( )   PDF (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发展,让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和社会实践,自200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定期在人大和政协“两会”前夕召开“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通过学术界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2006年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2006”。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致欢迎辞。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