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09-29
    论文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
    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
    2003, 27(5):  1-10.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政策生育率为量化指标以期具体地反映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地区分布、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本文的分析表明,13~15之间的政策生育率都在全国占主导地位,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处于13~20之间的政策生育率地区,实行“1 5孩”生育政策的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从本文可以得出结论,在鼓励“少生”的总原则下,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全国各地的生育政策呈现出相当多样化的情况,把中国的生育政策笼统地归结为是一个不加区别的、全国一律的“一孩政策”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
    谭琳,李军锋
    2003, 27(5):  11-18.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及相应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中的行业和职业性别隔离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最重要性别特征,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方面的性别差异,而且也为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服务提出了具有性别特征的要求。
    开放型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吴瑞君,朱宝树,王大犇
    2003, 27(5):  19-24.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区域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下,对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各区域之间开放联系不断加大的认识,通过分析影响开放型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如何开展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实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翟振武,刘爽,宋健,段成荣,陆杰华
    2003, 27(5):  25-37.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口学学科的复兴和成长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为了使这块具有最深厚发展沃土的这一新兴学科在新世纪能够把握历史机遇、真正成长为社会科学中的朝阳学科,提升其在国际学术界应有的影响和地位,有必要对 30年来中国人口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本报告就是在专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报告对我国人口学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研究队伍的成长和特点、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入、专业学术团体的地位和作用、科研项目的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人口学人才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同时对我国人口学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展望。
    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
    本刊编辑部,于弘文,邓国胜,王宗萍,刘爽,苏荣挂,朱楚珠,李树茁
    2003, 27(5):  38-52.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这个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103~107之间。然而,2 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却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范围,表现为:首先,我国出生性别比高于103~107的正常值范围;其次,我国出生性别比不仅偏高,而且持续偏高。20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系统地、连续不断地偏高,而不是在部分年份上偶然偏高;第三,我国出生性别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不仅严重干扰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势必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
    王金营
    2003, 27(5):  53-62.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称普查漏报率为1.81% ,据此推算漏报人口2291万人,然而,这些人口的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不祥,这给人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本研究就是在准确估计1990~2000年分性别、年龄死亡概率的情况下,利用年龄移算方法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漏报率给予评估,并对漏报人口进行年龄、性别拆分,从而较为准确地估计得到2000年年中年龄性别人口,以为科研或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状况之用。
    香港人口死亡率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王建平,涂肇庆
    2003, 27(5):  63-72.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其它发展地区类似,二战以后香港人口死亡率已经经历了显著的下降,达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在这种极低水平的现状下,香港人口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本文基于香港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探讨了其演变趋 ,同时利用Lee -Carter模型对香港未来50年分性别的人口死亡率进行了预测。如果我们将预测结果与最近的官方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本文Lee -Carter模型预测的未来香港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比官方预测结果要乐观。
    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
    颜廷健
    2003, 27(5):  73-78.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年报》公布的1990、1995和2000年3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老年人自杀状况、趋势和原因。主要发现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的10年间老年人自杀率的确如“迪尔凯姆假说”所预言的,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组升高而不断上升、乡村高于城市以及男性高于女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丧失理论假说”对老年人自杀原因进行了检验和扩展性分析,提出了若干预防或干预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和建议。
    近代北京城市人口研究
    袁熹
    2003, 27(5):  79-86.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第二,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性别比高,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等;第三,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家庭人口趋于缩小,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教育程度两极分化,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等;第四,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本文指出,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关于生育文化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吴忠观,刘家强
    2003, 27(5):  87-91.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育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丰富和发展人口科学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生育文化历史的考察,探讨了生育文化的内涵及类型的演进轨迹,结合社会经济基础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加速我国生育文化现代化构建的路径选择。
    全球艾滋病流行与防治
    汝小美,覃民,韩曙甄
    2003, 27(5):  92-96.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第三个10年,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估算,2002年底全世界的HIV/AIDS感染者已达4200万人,仅2002年就有500万例新感染者,其中包括80万年龄在1 5岁以下的儿童;2002年有约310万人因HIV/AIDS死亡,其中妇女占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