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3-29
    论文
    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车士义,郭琳
    2011, 35(2):  3-14. 
    摘要 ( )   PDF (3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中国性别失衡治理碎片化分析及路径选择
    韦艳,吴燕
    2011, 35(2):  15-27.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提出六大核心维度系统分析中国在性别失衡治理的碎片化现状,进而提出性别失衡的整体性治理路径。结果表明,由于中国性别失衡治理政策中的治理主体、治理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评估监督反馈机制碎片化的存在,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协作的不足,使得治理的效果呈现出失效和碎片化的特征。中国性别失衡整体性治理的有效路径包括性别失衡治理的整体性认识、性别失衡治理目标的制定、性别失衡治理的大部门管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作治理、性别失衡治理信息中心的建立以及性别失衡治理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
    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
    顾宝昌
    2011, 35(2):  43-59. 
    摘要 ( )   PDF (1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对其健康影响之考察——以上海为例
    王桂新,苏晓馨,文鸣
    2011, 35(2):  60-72.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上海200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一个特别重要但是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城市外来人口居住条件和健康的问题。通过与本地居民的对比,发现外来人口的身心健康好于本地居民,但在居住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各方面均表现出对本地居民的明显劣势。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控制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居住条件的确是影响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但对于不同的健康指标,不同居住条件变量作用的大小和方向有所不同。此外,对居住条件与户籍身份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居住条件对城市外来人口健康的影响总体上弱于对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居住条件变量对城市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健康的影响关系有所不同。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适合外来人口的改善居住条件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政策。
    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家强,王春蕊,刘嘉汉
    2011, 35(2):  73-82.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多项选择Logit(MNL)模型,通过2009年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年龄选择特征和技能遴选效应,年龄每增加10岁,其选择省外就业的概率将会降低3.67%;与本地县域就业相比,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跨省就业选择中;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高、非农收入比值越大,农民工选择省外就业的概率就越低;居住地经济越发达,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就业。此外,人均耕地、就业途径、居住地类型、交通便利度以及户籍制度也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二孩生育间隔及其政策意义——基于国际视角与中国情境的实证分析
    刘爽,邹明洳
    2011, 35(2):  83-93.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国内外人口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别国家、不同时期妇女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重点讨论了多年来中国育龄妇女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的变迁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在不同的社会具有某种共性,2年应是一、二孩平均“自然生育间隔”的下限表达。以往生育政策中对一、二孩生育间隔的限制性规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随着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自愿性延缓再生育现象的逐步出现,在“自然生育间隔”基础上社会干预生育间隔的政策作用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北京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状况:基于户籍登记的分析
    王莉
    2011, 35(2):  94-104.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分析北京市2010年市内人户分离人口的基本特征: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性别结构大致均衡;中青年人是人户分离人口的主体;受教育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为主;婚姻状况以有配偶为主;跨区县人户分离现象居多;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所在地与现住地相邻;不愿意迁移户口是人户分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量市内人户分离人口不仅削弱了户籍管理职能,影响了基层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影响着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为此提出改革方向及可行性建议。  
    农村奖扶制度的风险及改革建议
    石人炳,李明
    2011, 35(2):  105-112.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奖扶制度自2004年推行以来,深受农村居民的欢迎,并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被称作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次重要创新。但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生育水平变化等分析,从未来我国计生政策调整的必然性推断,以奖励少生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存在潜在且较大的风险。为此,本文结合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情况,建议将奖扶制度并入新农保政策,并提出了制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办法。文章一并讨论了制度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