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9
    论文
    人口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
    赵白鸽
    2010, 34(4):  3-7.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当前和未来的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必须充分考虑人口这一长期的、系统的、不可逆的影响因素。对中国而言,要特别关注未来20年里人口老龄化和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动态变化及其深刻影响。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优先投资于人,坚持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是重要的应对之道和政策选择。
    区域人口均衡: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键
    张耀军,陈伟,张颖
    2010, 34(4):  8-19. 
    摘要 ( )   PDF (1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陆杰华,朱荟
    2010, 34(4):  20-27.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学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从理论内涵、现实困境和对策出路等方面对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初探。
    回眸与思考:《公开信》发表30年
    解振明,邬沧萍,张敏才,邓垚,李建民
    2010, 34(4):  28-52. 
    摘要 ( )   PDF (2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和印度“失踪女孩”比较研究
    原新,胡耀岭
    2010, 34(4):  53-61. 
    摘要 ( )   PDF (8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两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80年代以来几乎同时开始偏高且不断升高。目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女=100),印度为113。基于中国和印度2000年/2001年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两国0~19岁"失踪女孩"的规模分别为1194.57万和1612.42万,女孩失踪率分别为6.12%和6.82%。中国"失踪女孩"数量和女孩失踪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以产前失踪为主,主要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和升高所致,是出生前胎儿性别选择和女婴漏报和瞒报的结果。印度"失踪女孩"数量和女孩失踪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以产后失踪为主,主要受性别间年龄别死亡率比偏低的影响,是出生后男孩与女孩生存条件存在巨大差异的结果。
    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
    刘建娥
    2010, 34(4):  62-75. 
    摘要 ( )   PDF (17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对中国五大城市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度偏低,影响融入的主要因素涉及居住、社区、经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就业及健康7个关键因子。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乡-城移民社会融入政策体系模式",一方面以政策行动来应对移民的结构性排斥,改善居住、就业与培训,加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融合;另一方面要启动社区工作来限制非结构性排斥,发展移民社会资本,实现社会融合。政策行动为社区工作的有效介入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社区工作为政策的落实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通过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加快移民融入城市的进程。
    浙江人口红利研究
    陈燕萍
    2010, 34(4):  76-88. 
    摘要 ( )   PDF (1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经济学认为,处于不同年龄结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人口红利"研究的基础上,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育率变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人口负担系数及流动人口对浙江省人口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人口红利的研究,并总结出浙江人口红利期的主要特点:即来得早,持续长,消失得也快;省外流入人口有可能延长省内人口红利期。同时指出现阶段既存在着制约兑现人口红利的不利因素,又面临人口负债期的严峻挑战。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乡镇计生办债务化解对策研究——南县12个乡镇计生办负债问题的调查
    许尚锋,张友良,何伟良,彭历辉
    2010, 34(4):  89-98.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调查分析了南县12个乡镇计生办负债总体情况、负债来源、负债原因和负债结构,剖析了乡镇计生办负债对计生工作的种种影响,提出了破解乡镇计生办负债难题的原则和措施,通过集中清资核债等方案科学化债在南县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对化解乡镇计生办债务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人口研究》三十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和红,马骁
    2010, 34(4):  99-112. 
    摘要 ( )   PDF (4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口研究》杂志1977~2008年32卷177期的载文、研究内容、论文作者、引文和被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客观反映该杂志的基本情况。结果发现该刊载文量大,研究内容广泛,基本涵盖了人口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基金资助论文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仍偏低;具有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作者地区分布广泛,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论文作者的合作度逐年增加;论文的引文量大,引文语种主要为中文和英文,该刊具有较强的新颖度,该学科发展速度较快;论文被引用次数逐年增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志是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仍有提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