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6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6-09-29
    论文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较分析
    顾宝昌,罗伊
    1996, 20(5):  1-16. 
    摘要 ( )   PDF (30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试图以现有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就我们目前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认识作一个总体归纳,来考察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象(1)在什么时候发生,(2)在什么地方发生,(3)在什么人群中发生,(4)怎样发生,(5)为什么会发生,以及(6)应怎么来解决。尽管重点是讨论中国大陆的情况,本文也将涉及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的有关情况,因为在这两个人口中也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类似情况。这种比较将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讨论的深化。
    我国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及其地区差异研究
    杨金星
    1996, 20(5):  17-22.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乡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就业压力也很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乡镇企业仍应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乡镇企业劳动力供求的特点,然后对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接着分析了乡镇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地区差异与形成原因,最后对如何扩展乡镇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提出了四点建议与对策。
    儿子与女儿对父母支持的比较研究
    徐勤
    1996, 20(5):  23-31. 
    摘要 ( )   PDF (26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保定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较儿子和女儿在养老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妇女生育意愿中性别偏好的内涵。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儿子与女儿的支持比例接近,但儿子的人均支持量、支持总量及父母的人均获得量均明显高于女儿。在日常生活方面,儿子对父母的帮助也较女儿多。结果表明,养老功能向儿子倾斜。研究还表明,家庭的养老功能与子女数有关。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最重,其中儿子比女儿更重。
    当前劳动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陈强,刘晓梅
    1996, 20(5):  32-35.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1996年一季度,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应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我国从业人员数量依然保持了正常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一季度末,城镇职工达1474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0870.5万人,增加75.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3024.5万人,减少121.4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848.9万人,增加98.3万人。与此相适应,一季度按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统计的失业率为2.9%,与上年基本持平,劳动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宏观环境背景下,1996年全年劳动就业仍有望保持一季度基本稳定的形势,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一定程度的失业率上升将难以避免。
    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本刊编辑部
    1996, 20(5):  36-44. 
    摘要 ( )   PDF (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背景 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市场导向的经济社会变革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被重新构造,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也在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不在意料之外。如所周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路线是自乡村而城镇展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上——从改革开放前夜的2.5亿降至目前的6500万。与此同时,随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打响,昔日的保障就业制度开始瓦解,不少国有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生存问题,在“低工资、多就业”模式下存在多年的“隐性失业”现象开始公开化,大量冗员被推向社会,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因为收入的突然减少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问题的另一端是,大量的离退休职工也因为所在单位不尽人意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去面对离退休金得不到保障的窘境,本来这些老职工的收入就十分有限,如此一来,自然是“雪上加霜”。新贫困阶层的出现和脆弱人群的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性社会问题业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新话题。
    中国老年妇女户居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
    郭志刚
    1996, 20(5):  45-53. 
    摘要 ( )   PDF (1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老年妇女数据的分析,当前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是主干家庭模式,核心家庭模式仍然居于次要地位。有无存活子女以及存活子女数量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起重要影响作用。一些无子女老年人通过过继、领养等方式取得子女,得以生活在传统家庭养老环境中。同时,存活子女的性别也对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起着重要影响,将儿子留在身边是更为普遍的情况。此外,多元分析表明,老年人口的户居安排不仅要受到其存活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的影响,也受到婚姻状况、年龄、城乡地区、文化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发展、削峰填谷、共同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
    翟振武
    1996, 20(5):  54-61. 
    摘要 ( )   PDF (2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战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时面临一场城市化与城市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的挑战。本文集中讨论了应付城市人口老龄化危机战略选择方案的几种可能性及利弊,论证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削峰填谷,以空间换时间,全国共同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战略思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对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1099名人工流产妇女的基本特征
    程怡民,朱伟,李炽民,张杨,王爱英
    1996, 20(5):  62-64.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据卫生部每年常规统计,自从80年代以来,每年人工流产例数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1000万左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人流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于生殖健康,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制定降低人流率的规划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想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降低人流率的规划,就应该首先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本项目就是这一系列研究的关键一环。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了解人工流产寻求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为制定降低人流率规划提供科学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项目是以,从1996年3月11日至4月22日,到河南省郑州市八家大医院,来寻求人流服务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对象既包括寻求吸宫(器械)流产,又包括寻求药物流产的妇女。 1.2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了增加代表性,本项目是从多家医院(8家医院)来收集研究对象的。 本项目的调查方法,是招募并培训调查员,对人流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和人流史等。
    江苏妇女避孕节育的回顾与展望
    陈友华
    1996, 20(5):  65-69.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对江苏妇女避孕节育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节育方法选择模型对2000年前全省育龄妇女节育方法构成及其手术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这对指导当前江苏的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死亡漏报新估计方法的推广及影响死亡漏报的因素分析
    李南,孙福滨
    1996, 20(5):  70-74.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用于计算分年龄组的死亡漏报估计。本文通过对四普死亡报告数据的计算,首次给出了四普死亡报告分三个半年的分年龄组死亡漏报估计值,数据显示婴幼儿组的死亡漏报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距普查时点越远漏报程度越大。对影响死亡漏报因素的分析表明,几种漏报原因在时间、性别和年龄方向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表明估计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知情选择避孕措施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
    顾兴林,倪尚芳,周时英
    1996, 20(5):  75-77.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由于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及行政制约的影响,尚有相当数量的已婚育龄夫妇不能知己知彼地、自由地选择避孕措施,限制了药具的充分利用,影响了生殖健康的质量。为此我区从1993年开始,一手抓联合社区力量,加强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保障生殖健康,另一手抓知情选择避孕措施的试点,探索深化计划生育的新路子。 截止1995年底,全区共有52个单位,13862对夫妇采用了知情选择避孕措施,基层干部都比较满意。本文根据我区的做法,作一分析讨论。
    国有企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齐志强
    1996, 20(5):  78-80.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市场,也搞活了劳动力市场。农村的剩余劳力,城市的待业青年,企事业单位的下岗职工,停薪留职、人才交流、辞职等,形成了全国范围的人员大流动。国有企业,原本是一个人员构成、生产方式都比较稳定的整体,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力的构成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口的流出流入,明显地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改变了计划生育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因此,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是大势所趋,否则,既往难以巩固,新绩难以再创,甚至会因为“一票否决”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