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6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1996-11-29
    论文
    人口发展与健康问题——人口研究的新视角
    乔晓春
    1996, 20(6):  1-8. 
    摘要 ( )   PDF (5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学研究的内容是人口变量,以及影响这些变量的原因和变量的决定后果。但是长期以来人口学界忽视人口变量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从而在人口科学领域有关健康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空白。人口变量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类的健康往往直接影响死亡率或平均寿命的变化,而生育率的下降,同样与健康发生联系。本文正是通过讨论死亡率、生育率与健康的关系, 旨在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人口问题。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健康问题,或与公共卫生或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国际上,社会科学、人口学界近年来极为关注健康问题的研究,在人口学领域健康问题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
    王桂新
    1996, 20(6):  9-16. 
    摘要 ( )   PDF (26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再认识
    李荣时
    1996, 20(6):  17-21. 
    摘要 ( )   PDF (2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当前的流动人口,大家使用了各种各样意义相近的概念,在这些概念中要把迁移、转移、移动和人口流动区别开来。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城市经济运转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推动了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稳定。农村就业不充分,城市劳动报酬高,吸力和推力的双重作用,是微观上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从宏观上来分析,农村人口流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源流动、要素重组的表现。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存在,加速了人口流动。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道路是成功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生殖健康在中国实践的分析
    郑晓瑛
    1996, 20(6):  22-29. 
    摘要 ( )   PDF (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分析国际生殖健康概念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回顾了生殖健康在中国的实践内容和特点。同时比较了国际人发大会提出的生殖健康服务内容及质量对我国生殖健康活动的作用和影响。目的是根据对中国实践过程的研究,总结中国生殖健康的成熟经验及对国际生殖健康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殖健康的内涵,特别是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的形成和发展。
    养老:一种特定的传统文化
    姚远
    1996, 20(6):  30-35. 
    摘要 ( )   PDF (24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养老,也是一种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传统养老文化反向价值观的内涵、国家性家庭养老的模式以及与社会系统互为作用、和谐统一的基础。本文最后指出,在研究现代养老问题时,应注意分析传统养老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今所用。
    从妇幼保健保偿制看社区在生育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张开宁,JoanAnnKaufman,王爱玲,杜克琳,江汀
    1996, 20(6):  36-44. 
    摘要 ( )   PDF (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幼保健保偿制是中国卫生部门的一项创举。笔者及同事在云南贫穷农村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保偿制现场调查研究,本文报告了部分调研结果:1.保偿制确实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绝大部分妇女对保偿制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3.许多育龄妇女尚未充分利用保偿制所提供的服务。4,第二孩母亲和家庭贫困的妇女更少地利用保偿制提供的服务。本项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坚持不懈地促进社区成员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增加所提供保健服务的程度,将是促进人口生育健康的一项带根本性的长期任务。
    中国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
    本刊编辑部
    1996, 20(6):  45-52. 
    摘要 ( )   PDF (27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背景 当新世纪的步伐叩响时代大门的时刻,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势头十分迅猛,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9700万,占总人口比重8.6%。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信息,199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跃居1.2亿的巨量,占总人口比重达到9.8%。现在我们离老年型社会近在咫尺。
    居住环境与家庭养老
    王小工
    1996, 20(6):  53-57.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有所养,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是人口老龄化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了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密切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从老年人居住环境“质”的提高来适应未来家庭养老的需求。
    计划生育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问题
    姜向群
    1996, 20(6):  58-62. 
    摘要 ( )   PDF (26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我国近些年和今后一段时间计划生育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指出人口学的作用只能使老龄化加剧而不能减缓;提出计划生育并不导致老年人问题的产生;老年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单纯是一个人口问题;老年人口抚养比不完全等于社会对老年人的抚养负担。因此,解决老年人问题不能从人口学或计划生育政策上寻找出路。试图调整生育政策来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进而解决老年人问题是不现实的。在社会发展中,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试图缓解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或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而不是人口老龄化。那么,由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所造成的老年人问题和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老年人问题,都必须通过社会发展的途径来解决。
    关于未婚避孕的思考
    胡玉坤
    1996, 20(6):  63-64.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1995年第41卷第9期刊发了一篇题为“解决青少年妊娠问题的一种良策”的社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深化讨论,英国《生育健康问题》编辑部决定组织一次笔谈,以展示世界各地有关专家学者及青少年的不同反应。不管该社论提出的“思想实验”在某些人看来何等离奇,正如常言所说的,“科学无国界”,“研究无禁区”,何况青少年妊娠正日益成为近年来我国无可规避的社会问题,这一讨论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近五年来中国女性人口学研究综述
    朱楚珠,梁巧转
    1996, 20(6):  65-69. 
    摘要 ( )   PDF (24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1 从人口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 女性研究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女性,能揭示不同的矛盾,深化和解释不同的问题,对女性人口的研究都是有益的说明和补充。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女性,是将女性人口看作一个整体,以人口学特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去讨论女性人口的状况。它所要回答的不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位女性个人的情况如何,而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女性总体的状况及其与女性人口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出解释女性人口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参见文献[1])。
    婚育人群心理活动简析
    陈朱子
    1996, 20(6):  70-7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婚育人群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是心理过程或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反应,这就有必要对之深入具体地加以剖析、究其根源、切中要害,或强化管理、或做好服务、或认真引导,以期服从于社会的利益。 1 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对象的心理过程问题 1.1 计划生育认识阶段,包括对计划生育的感知、理性、定势三个层次。人们对有关人口问题严重性直观材料,包括本户、本组、本村因人口急剧增加引起的耕地锐减、环境恶化、负担加重、生活下降等事实的感知均属此类。计划生育理性认识则是对人口问题深层次、本质性、全局性、长期性的认识,如人口的恶性膨胀对全国、全球环境、粮食、教育、就业的严重威胁,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认识,也属于这一范畴。心理定势则是人们多次强化感性与理性认识,并经实践检验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观念,形成和改变婚育观念都须经历较长时间。
    部门配合在农村计生工作中的地位探讨
    李小荣
    1996, 20(6):  72-73.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计划生育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的社会环境。计划生育不是一个单独的小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系统的配合,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治理也是全社会各部门的职责。关联的主要有民政、公安、卫生、文化、农业、科技、计生协、工青妇等部门和组织。这些部门和组织应该围绕“控制人口数量”的主题把其他社会及社会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计划生育服务。
    关于山区农村婚姻、家庭和生育控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吴开荣
    1996, 20(6):  74-76. 
    摘要 ( )   PDF (1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近年来,山区农村出现大龄男子结婚难、早婚早育管理难、重新组合家庭生育控制难问题在婚姻家庭和生育上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根据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谈点管窥之见。
    略论招赘婚姻对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意义
    杨勇
    1996, 20(6):  77-78.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
    《人口研究》1996年总目录
    1996, 20(6):  79-80.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