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1-29
    论文
    时代赋予人口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彭珮云
    2007, 31(6):  1-2. 
    摘要 ( )   PDF (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
    原新
    2007, 31(6):  3-7.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口经历了长达1/4世纪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过程,其结果是男女性人口数量的严重失衡。现有统计资料难以准确反映男女失衡的规模,间接估算,1980~2006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出生队列累计,男性比女性"多出生"3331万人,其中"应该多出生"1846万人,"偏高多出生"1485万人;2006年0~26岁存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3402万人,其中"应该多出"1965万人,"偏高多出"1437万人。
    农民工的隐性失业——基于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学历要求错配的研究
    刘传江,董延芳
    2007, 31(6):  8-15.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果不考虑隐性失业,农民工在城市的失业率将被大大低估。实际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学历要求的错配分为"低就"和"高就"两种,而低就可被看作一种隐性失业。利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3月对该市进城农民工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从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学历要求错配的角度分析了该市农民工的隐性失业状况,并采用实证方法对其隐性失业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不能忽视农民工隐性失业的结论与一些相关建议。
    从城乡分割到区域分割——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新视角
    张展新
    2007, 31(6):  16-24.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外来人口经济社会地位研究的城乡分割模式近年来受到挑战,这一挑战的背后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弱化和区域分割体制的强化。本文回顾、概括城市外来人口研究的近期文献,揭示改革开放时期城乡分割体制与区域分割体制的此消彼长,提出"双重分割解释、三群体检验"的城市外来人口研究整合框架。
    开拓 创新 规范 发展——《人口研究》创刊30周年纪念
    陈卫,邬沧萍,桂世勋,郭志刚,张敏才
    2007, 31(6):  25-36.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人口研究》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人口学学术刊物,自1977年创刊以来它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在人口学上,按照目前中国的平均世代间隔,30年也就相当于一代人的时间。然而,就是在这短暂的一代人时间,中国经历了最迅速的经济发展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人口学和人口研究也迅速成长起来。现在的《人口研究》和30年前时相比有了很大不同。浏览《人口研究》30年的历程,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使人感慨、动人情怀。《人口研究》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中国人口学的发展。《人口研究》到了而立之年,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回顾《人口研究》30年,从发表论文的选题、内容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口学和人口研究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
    简新华,黄锟
    2007, 31(6):  37-44.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表明,当前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广东省外来人口的定居性与流动性初步分析
    李若建
    2007, 31(6):  45-54.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来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间分布情况,描述了不同人口属性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时间上的差别,并且描述了在居住地出生"外来人口"的一些特征,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时间长短的多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必须正视大量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长期定居人口的事实,并解决其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王卫,张宗益,徐开龙
    2007, 31(6):  55-66.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鲍常勇
    2007, 31(6):  67-75.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4439万人。另根据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国2005年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14735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96万人。在全部流动人口中,县和市内的跨乡镇街道的流动占45.5%,省内跨县市的流动占25.2%,省际间的流动占29.4%(乔晓春,2003)。目前,国内对流动人口分布特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上,即对流动人口的区际和省际、或者在一个城市内部分布的分析上,而且多使用的是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
    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王丰
    2007, 31(6):  76-83.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一个概念与方法,人口红利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引到学术及日常生活的讨论中。然而,对这一概念的计算方法与基本假设仍需加以说明解释。在使用人口红利这一字眼或对人口红利表示质疑时,人们通常忽略了计算人口红利的方法及产生人口红利所必须的制度环境条件。对人口红利的计算方法的不解和对产生人口红利条件的忽视,导致了认为人口红利可以是源源不断的错误结论。本文对人口红利的概念与计算加以解释说明,讨论计算人口红利的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强调人口老龄化所可能产生人口红利的制度条件,也基于对人口红利这一概念、方法的进一步介绍,对有关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加以讨论。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现状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张开宁,邓睿,廖芮,田丽春
    2007, 31(6):  84-93.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国际计生联提出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应享有的十大权利理论,以自设计问卷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其中的生殖健康服务对象的信息权、获得权、选择权、隐私权、保密权和尊重权六个方面的权利意识进行调研。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各项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均亟待提高。其中以获得权和隐私权意识最低;而信息权意识相对较高。目前,除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倡导外,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相关生殖健康服务权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