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29
    论文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陈卫,翟振武
    2007, 31(5):  1-8. 
    摘要 ( )   PDF (5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
    蔡建明,王国霞,杨振山
    2007, 31(5):  9-19. 
    摘要 ( )   PDF (5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关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张春生
    2007, 31(5):  20-26.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切实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是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自2003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地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深入贯彻,初步形成了全面落实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思想认识、发展水平、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地方仍然把科学发展观停留在口号上,与实际工作两张皮;条块各自为战,尚未形成一盘棋的科学发展格局;政绩考核指标尚在探索完善中,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检验标准和制度约束;发达与欠发达、城市与农村地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有较大差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思维和倾向仍比较严重,等等。
    解禁大学生生育:我们该如何应对?
    石玲
    2007, 31(5):  27-34.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2007年7月9日,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媒体纷纷就《意见》中取消了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限制进行了相关的报道,社会舆论有持赞同意见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取消了报考高等学校考生年龄、婚否的限制,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出现了变化。如何考虑在校学生中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是摆在政府部门的一个重大问题。此次《意见》中对在校学生的计划生育工作、生育管理和服务,以及如何解决已婚学生子女户口等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解禁大学生生育,我们还需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及其与痛苦死亡的关系研究
    顾大男,曾毅,柳玉芝,曾宪新
    2007, 31(5):  35-41. 
    摘要 ( )   PDF (4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收集的39个健康多个维度的变量生成了一个综合反映我国老年人口个体健康累计损失的虚弱指数,并基于死亡老人临终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卧床不起天数、死亡老人家属回答的死亡老人临终前痛苦表情数据设计了3个不同的测量痛苦死亡的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高,虚弱指数越高;男性虚弱指数比女性低。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的虚弱指数较低,但社会地位较高的老人的虚弱指数较高。虚弱指数越高,死亡风险越高。研究进而表明,在控制众多干扰因素下,虚弱指数越高,基于客观测量所反映的痛苦死亡的可能性越大。但虚弱指数与死者家属回答的基于主观测量的痛苦死亡之间无显著关系。
    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
    唐家龙,马忠东
    2007, 31(5):  42-51.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人口空间分布转变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以杭州为例
    尹文耀,白玥
    2007, 31(5):  52-61. 
    摘要 ( )   PDF (6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为大城市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际案例。研究表明,杭州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正处于"三并存三为主"的集中型城市化阶段,即集中与分散并存,以集中为主;城区人口再分布和郊区人口城市化因素成长并存,以城区人口再分布为主;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与欠发地区人口缩减并存,以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为主。新城区大规模迁入、近郊县市小规模迁入、远郊县市小规模迁出,外围部分地区人口成缩减态势。全市将在21世纪30年代后期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当前,正处于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升的高潮期。建议杭州市实施"两降一升"方针,重点开发"三区两市",分三大阶段推进人口空间分布转变。
    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
    2007, 31(5):  62-65.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人口计生委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提供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维护亿万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于2005年在11个省(市)城乡进行了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抽样调查。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的最主要的避孕方法,在2.30亿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14亿妇女正在使用宫内节育器,占49.79%。随着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全面推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准确掌握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有效性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宫内节育器质量,有根据地推荐使用宫内节育器直接关系到广大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
    孕产妇死亡健康公平性分析
    王斌,高燕秋
    2007, 31(5):  66-74.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2000~2005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孕产妇死亡情况有关资料,计算了以孕产妇死亡率为基础的一系列健康公平性指标,分析了2000~2005年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健康公平性。研究结果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集中指数、集中曲线等指标反映出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存在分布的不均衡。2000~200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在地区间及省际的差距没有明显变化,即不公平现象6年间没有得到改善。
    近50年来世界人口期望寿命的演变轨迹
    任强
    2007, 31(5):  75-81. 
    摘要 ( )   PDF (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已经突破60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其总和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与此同时,人口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死亡水平显著降低,期望寿命在不断提高。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192个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系统分析了世界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在过去50年里的演变态势、区域差异以及演变模式。结果显示世界人口期望寿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增长,有50%以上的人口或国家平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0岁。演变轨迹呈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区域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总体上较发达地区增幅大,人口比重上升幅度也很显著。人均期望寿命增幅最大的是亚洲国家,非洲国家与世界不同步,而且区域内差异较大。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策协调问题——以计划生育为例
    杨文庄,苏杨,包凤云,杨蕊
    2007, 31(5):  82-91.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性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惠民政策的政策过程不尽完善,以致若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基本国策执行的导向。这其中尤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的影响最突出。文章列举若干惠民政策,总结其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制度成因: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以致"国家义务部门化",基本国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参与力度不够。在借鉴国内外惠民政策协调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国策上位、区别优惠"为特征的基本国策协调机制,从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强化基本国策主要执行部门的参与。
    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以百万人口大县为例
    陆杰华,杜鹏,杨文庄
    2007, 31(5):  92-96.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进入了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新阶段,党中央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农村政策重要取向是以农村税费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纲领、路线、方针、战略等,以便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盛茂林,2004;王盛开等,2006)。毋庸置疑,我国农村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