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7-30
    论文
    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彭希哲,郭秀云
    2007, 31(4):  1-8 . 
    摘要 ( )   PDF (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户籍制度从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本不应该由它承担的许多政治、社会和经济功能,而这些功能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强化和放大,使得以人口管理制度形式存在的户籍制度发展成为我国公共福利体制的载体性制度。文章认为,应当历史地评价户籍制度的功能和历史功过,而不能将其妖魔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应当以渐进的途径,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进行,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使福利制度与普遍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与歧视性的户籍制度相联系。
    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分因素贡献率
    蔡菲
    2007, 31(4):  9-19 . 
    摘要 ( )   PDF (9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比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经济学中的贡献率概念,给出分因素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贡献率计算方法,比较在全国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各省的贡献及在各省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分城乡及分孩次的贡献程度,为做好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妇女实际生育水平与更替生育水平的评估
    王金营,翟振武,杨江澜,陈卫
    2007, 31(4):  20-26. 
    摘要 ( )   PDF (1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趋势发生转变,自然增长率与总和生育率降低。在这种大趋势背景下,对世界人口形势的判断有过于乐观之嫌以及针对人们对妇女更替生育水平的误解,利用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1990~2000年期间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和死亡模式等数据资料,计算得到各国妇女更替生育水平,表明各国之间妇女更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与其实际总和生育率比较,可以发现在发展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实际生育水平依然高于妇女更替生育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口潜在的增长能量依然很大,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依然强劲。因此,在注意生育率下降所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全球影响。
    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
    刘家强,罗蓉,石建昌
    2007, 31(4):  27-34 .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丧失维护生计的土地资本。土地资源的缺失让农民在失去自然资本的同时也失去重要的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在重新构建可持续生计基本框架下,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制度资本和基础要件。本文通过对成都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重构的前提,以农民对土地事实所有权的基本假设为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在替代土地功效、解决基本生存与保障问题上的优势与成效,并对提高制度的绩效性、替代性和持续发展性提出对策建议。
    中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扩散效应:基于省级时序数据的研究
    韦艳
    2007, 31(4):  35-45 . 
    摘要 ( )   PDF (18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使用1950~2000年中国28个省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级空间和时间生育率下降的扩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育率下降中存在着扩散效应。空间扩散分析显示,持续的下降始于少数大城市和一些东部省份,随之是北部省份,而广大的西北和一些南部地区生育率转变较晚;时间扩散分析结果表明,省内生育率下降显示出比省间生育率变化更为明显的扩散效应,并且不同时期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不同。扩散因素独立于社会经济因素,其促进和加强了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因素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再论中国是否“未富先老”
    杜鹏
    2007, 31(4):  46-56 .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2006年第6期《人口研究》的“人口与发展论坛”题目是“中国未富先老了吗?”,李建民教授认为中国是“即富即老”,认为问题的本质不是我们做的“蛋糕”是否够大,而是“蛋糕”分的是否合理。我和杨慧在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程度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比后,提出“未富先老”仍是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阶段特点的描述。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国仍然是“未富先老”。两篇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我认为相关的问题虽然都提出来了,但在三个方面仍然需要深入探讨、进一步澄清:首先,中国现在是否仍然是“未富先老”?其次,“未富先老”的提法现在还有没有警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性与
    养老转变论: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姜向群
    2007, 31(4):  57-62 .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养老方式的选择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事情。文章探讨了养老的经济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责任主体问题,提出以个人为责任主体是当代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当今社会中家庭生活的重心移向了年轻一代;新老两代人的供养关系正在由"反哺式"向"接力式"转变;养老模式更加向个人责任、借助于社会化的途径方面发展。家庭养老是一种正在被替代的、生命力不断下降的养老方式;提出回归家庭养老是不现实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本文立意在于探索家庭养老向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养老转变的必然性,引导人们关注自己晚年保障的终生计划及长期准备,关注发展社会化养老制度、设施及其市场化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非农劳动力迁移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的实证研究
    张宗益, 王卫,张成翼
    2007, 31(4):  63-69 .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劳动力迁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国情,对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研究较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迁移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非农劳动力迁移的人口特征,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研究了非农业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对迁移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黄乾
    2007, 31(4):  70-76 .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高增长,关系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农村自身的内生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能成为农村内生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依赖于外生性发展,即依赖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历程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更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手段。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工业
    影响中西部城市人口增长的因素分析
    郑文兵
    2007, 31(4):  77-79 .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数量较少,尤其是特大城市,另外中西部城市密度小,可利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1东部地区城市发达,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约束不是很严重,但是存在着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然而,中西部城市的人口规模却普遍不大,人口广泛分布于大量干旱或者贫瘠的农村地区,其规模经济效应、辐射作用、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等都不可避免受到了制约。那么,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大城市,自然资源较好却为何难以继续发展壮大呢?1从“三农”问题看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在中西部的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是根本问题。农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小,农业相对萎缩乃是必然。
    其它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不兼容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万郴
    2007, 31(4):  80-83 .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成分多元化和社会事务管理转型,部分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政策与人口计生政策不兼容,落实计生基本国策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最近,笔者就这一问题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解剖等方式进行了调研,深深感到这已成为制约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的一大瓶颈,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现状1.1政治待遇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兼容(1)特殊人群违法生育增多。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人、富人、企业主、高级知识分子等特殊人群违反计划生育法律规定,“花费金钱买着生、利用关系骗着生、跑到外地躲着生、无视法规强行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5年,湖南省共发现1968名党员干部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调查与研究
    何小鹏
    2007, 31(4):  84-88 .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家港市流动人口以平均每年8万~10万人的规模快速增长。到2006年底,登记的暂住人口已达到56.5万人,其中育龄妇女23万多人。面对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给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带来了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张家港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模式。1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做法1.1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和队伍,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其重要职责首先是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2004年5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从计生、公安、劳动保障、司法等6个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常设机构—张家港市暂住
    河南省农村育龄妇女知情选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原震
    2007, 31(4):  89-96 .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中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办公室2005年发布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规范,在我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指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让广大育龄群众了解国家人口状况和有关政策;通过培训和咨询,把多种常用的避孕方法介绍给群众,使群众知道各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优缺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群众根据自身的健康与生育状况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在避孕方法选择的过程中,技术服务人员应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实现避孕节育目的。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可以普及生殖生理和避孕节育知识;可以增强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坚持避孕是社会进步、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