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3-29
    论文
    人口计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郄建伟
    1994, 18(2):  2-8. 
    摘要 ( )   PDF (10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加快计划体制的改革,使计划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根本体制,更不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参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管理。人口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改革不能不涉及人口计划。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使编制、下达、实施人口计划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口计划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人口计划在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的作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l人口计划是对人口

    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选择过程的年龄模式及其特征
    王桂新
    1994, 18(2):  9-17. 
    摘要 ( )   PDF (2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引言1.1研究目的一般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是该地区居民通过自由选择来实现的。而居民对迁移的选择过程,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选择是否迁移,这是一个选择迁出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每个居民将根据自己各方面利益得失的衡量,做出是否迁移的决定。当有些居民决定选择迁移并加以实施时,就发生迁移行为,形成人口迁出流;二是选择迁移到哪里去,这是一个选择迁入目的地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已决定选择并实施迁移的居民,由于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差别影响,就可能选择不同的目的地,从而又形成指向不同目的地的迁移分流。当然,居民在选择迁移的实际过程中,往往是把这两个阶段联系在一起同时做出决定的(王,199
    我国广东省人口迁移问题探讨
    翟锦云,马建
    1994, 18(2):  18-24. 
    摘要 ( )   PDF (24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口迁移随之频繁和加快,并成为广东人口变动的主流。本文所指的迁移人口,是根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5年间常住地发生跨县、市变动的人口,即1990-07-010时现常住地所在县、市与1985-07-010时常住地所在县、市不一致的人口。迁移人口包括跨县、市的户口迁移人口和非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两部分。1人口迁移量和迁移人口构成特征截止1990-07-01,广东省5年来跨县、市迁移人口达393.17万人,占广东省人口总数6282.97万人的6.26%。广东迁移人口占中国(指大陆,
    在增长中摆脱旧的城市体制
    左学金
    1994, 18(2):  25-29. 
    摘要 ( )   PDF (23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改革在许多领域(如企业股份制改革,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建立资金市场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于城市体制的改革(城市就业、住房、户籍制度以及城市迁移政策等)却进展缓慢,基本上保留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城市体制的框架。这种城市体制改革滞后于其他领域改革的现象,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对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性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对改革不合理的城乡关系和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将首先讨论旧城市体制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长出”旧的城市体制的改革策略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1旧城市体制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城市体制,发源于50年
    中外城市化进程的定量比较──兼与孟立联同志商榷
    俞德鹏
    1994, 18(2):  30-36. 
    摘要 ( )   PDF (2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辜胜阻先生认为是严重滞后了,而孟立联同志则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辜、孟二人的论争表面上看是对一个小问题的认识不一致,实际上他们却在讨论着一个关系到中国发展前景的严肃论题。对城市化进程的判断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直接关系到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许多社会经济的具体制度的改革。如果对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展的程度所作的判断严重失误,就有可能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不仅辜、孟之争是有价值的,而且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是必要的。衡量城市化进程是超前还是滞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难以确定各国

    第十次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
    周清
    1994, 18(2):  36-36.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十次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会议,于1994—03—3~4在北京召开。该会由亚洲人口发展协会(APDA)发起,东道国——中国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具体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全球议员人口和发展委员会协会。会议主题——21世纪妇女:繁荣与和平战略。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越南等国的议员和专家学者,亚洲人口发展协会主席前田福三郎、亚洲论坛主席樱井新、联合国人口基金副执行主任安滕博文等出席了会议。中国人大代表团14人,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赵东宛任团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亚洲论
    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动分析──兼论对1990年人口普查死亡水平的调整
    李树茁
    1994, 18(2):  37-44. 
    摘要 ( )   PDF (2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根据对从这些数据产生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说明数据质
    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桂世勋
    1994, 18(2):  45-48. 
    摘要 ( )   PDF (6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在许多文章在论述我国养老保险问题时,几乎都是把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分别考察的,很少研究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我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城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这个问题将会愈益突出,迫切需要尽快解决。本文试图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讨构建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的思路和方案,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l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单位、个人和国家合理负担,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兼
    老年人的再就业与晚年生活
    贾国年
    1994, 18(2):  49-54. 
    摘要 ( )   PDF (2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08,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与日本高龄化综合研究所合作,在我国的天津市、杭州市、无锡市和日本东京都的板桥区,进行了“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调查,为分析我国城市老年人退休后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大量的资料。这次调查以城市的居委会为样本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办法,共调查2996个老年人。其中,最近一个月干过有收入工作的有625人,占样本总量的20.9%。本文拟对这些再就业者做一分析,尝试探讨我国城市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情况,以及老年人的再就业对晚年生活的影响。l再就业者的一些特征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在其晚年生活的早期阶段(70岁以下),“年轻的”老年人,
    “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讨论会征文通知
    1994, 18(2):  54-54.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与对策研究组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拟于1994年7月下旬在大连举行。会议将重点讨论: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人口老化与老年人口问题,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原因、后果的解释,人口逆淘汰问题,家庭结构变化及独生子女问题,人口负增长问题,生殖健康与身体素质问题,以及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后果的理论探讨等。欲参加者请在1994—06—05前将论文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邮编100872)穆光宗、苑雅玲。联系电话;2554076。会议组委会将在筛选的基础上于1994—06—10发出正
    中国和印度人口发展比较──国际人口学会(IUSSP)第22届大会第41分会论文概述
    马侠
    1994, 18(2):  55-58. 
    摘要 ( )   PDF (2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人口学会(IUSSP)第22届大会于1993—08—23至1993—09—01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大会组织委员会事先特邀笔者担任大会第41分会(即中国和印度人口发展比较专题研讨会)的组织人,具体负责该分会专题讨论范围的草拟;征集论文、联系作者、提供有关资料数据、选送和评述征集到的论文。本分会收到中外论文20篇,各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国和印度两国人口发展的沿革和态势;比较两国人口发展和转变的异同。作者分别是:(按姓氏笔划和姓氏字母)、尹文耀、王洪椿、王绍贤、吕左、孙競新、武超、李竞能、何堤、吴国存、周光复、邬沧萍、段纪宪、赵小华、梁中堂、梁济民、秦耀普、曹景椿、张世晴、蒋正华、蒋利文、蔡文眉
    全国人口普查方法科学研讨会综述
    孟庆普
    1994, 18(2):  59-61. 
    摘要 ( )   PDF (8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期工作安排,“全国人口普查方法科学研讨会”于1993—11—16~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原人口普查办公室的业务骨干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71人。普查方案设计人员、实际操作人员与人口理论工作者聚集一堂,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口普查的运作方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贞春恒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国家统计局咨询员,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办公室主任孙競新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分11个单元,51位同志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另有14篇论文在会上散发),每个单元通过提问和答辩的
    纪念刘铮教授座谈会在京举行
    穆光宗
    1994, 18(2):  62-62.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故著名人口学家、前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名誉所长、《人口研究》杂志主编刘铮教授因病离开我们快半年了,在刘铮先生64岁诞辰到来之际,在京出席第六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的40余位代表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参加了纪念刘铮教授的座谈会。1994—01—21晚,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国家计生委领导、新任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宏规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共有20多位代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党总支书记周清教授首先介绍了刘铮教授的生平,接着林富德、张敏才、桂世勋、李树莳、周光复、张开敏、陈印陶、吴忠观、张纯元、何承金、曾毅、王义才、邬沧萍、李宏规、梁中堂、詹长智、李建民等同志纷纷发言,以深切的
    关于军事人口中女性适度比例的探讨
    张敏才
    1994, 18(2):  63-58. 
    摘要 ( )   PDF (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1982年我国军事人口4238210人,其中女性108820人,仅占2.57%;1990年军事人口3199100人,女性103493人,占3.23%。从总体看,女性比例略有上升。但从分年龄组来看,19岁以下女性人口由1982年的15288人减至10624人,其比例降低0.91个百分点,20-24岁女性人口由1982年的64231人减至23721人,其比例下降l.04个百分点。如兵员征集和军校招生男女比例不作调整,若干年后,女性在军事人口中的比例将下降到2%以下。笔者认为,联系到我军历史上女兵比例较高和外军当前女兵比例普遍上升的情况,军事人口中女性比例保持在1
    新形势下的农村人口与发展──读新书《中国农村人口与发展新格局》
    诚勇
    1994, 18(2):  64-64.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在世纪转折的关键时期,研究人口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控制人口的需要,而且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远期目标的需要。中国80%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其绝对数量、相对份额以及相对较高的生育水平,决定了它在全国人口控制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口问题的这一实质,对农村人口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南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乃至寒带等不同气候类型,东西更是呈现为明显的三级阶梯,由东部降水丰沛的辽阔大平原到西部寒冷干旱的高原,条件迥异。加之历史、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