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5-28
    论文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翟振武
    2001, 25(3):  1-7. 
    摘要 ( )   PDF (1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的矛盾 ,对老年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提高目前生育率的结果 ,抚养比的实质内容 ,“四二一”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口总量控制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双方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明确提出了总量第一、结构第二的观点和论据
    中国的后人口转变及其特殊性
    赵时亮
    2001, 25(3):  8-12 .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 ,目前已经进入了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的后人口转变与先发人口转变国家相比 ,有着复杂性、超前性和政策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到中国已经完成人口转变 ,以及中国后人口转变的特殊性 ,将更加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 ,便于我们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中作及时的调整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侯亚非,王金营
    2001, 25(3):  13-19 .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目标的背景下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趋动下 ,人口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正日趋突出 ,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变动与GDP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分析 ;通过对未来十年实现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所需人力资本增长的预测 ,论证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
    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迁移的影响
    殷晓清
    2001, 25(3):  20-25 .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经典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 ,在工业化取得进展时 ,转移出农业的人口应该向城市迁移流动 ,从而使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可是 ,我国乡镇企业的大幅度发展并没有造就积聚这些人口的城镇 ,已经发生的民工潮也没有带来结构性的人口迁移。这说明存在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本文试图将迁移就业的阻力归结为就业模式。先抽象出“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基本特征 ,论证转移劳动力采用这种就业模式的先赋性原因及自致性原因 ,最后演绎出一个必然结论 :“农民工”就业模式阻碍我国劳动力转移采取迁移方式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透视
    2001, 25(3):  26-39 .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欠债怎么来还?——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隐性债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明镇
    2001, 25(3):  40-46 .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养老保险过去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模式 ,为了防止老龄化危机和适应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要改现收现付的模式为部分积累模式。在新旧制度转换中 ,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其中 ,隐性债务解决的需要最为迫切。目前我国是用社会统筹基金来解决隐性债务 ,此举不但难以奏效 ,而且引起了一系列难题 ,使得新制度难以为继。本文从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减少支出两方面入手 ,对解决隐性债务进行一些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动态
    2001, 25(3):  46-46.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2 0 0 1年 2月 2 9日 ,美国人口咨询局 (简称PRB)代表AndyKennedy访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并与研究中心学者就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座谈 ,AndyKennedy着重介绍了PRB的情况 ,表达了合作意愿。2 2 0 0 1年 3月 2日 ,韩国大学人口所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讲座《韩国人口问题研究》。3 2 0 0 1年 3月 14日 ,联合国国际老龄研究所所长德波诺教授 (AntonyH .B .DeBono)与副所长特鲁希博士(JosephTroisi)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访问 ,并就可持续性的长寿———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方法及其在德国的应用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
    2001, 25(3):  47-54.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评判标准及其参照人口的选取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提出了性别比正常波动范围的估算方法 ,构造了度量人口的性别、年龄及其两者合理程度的指标 ,建立了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 ,并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对德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之中。分析表明 :德国人口至今仍保留有受战争创伤的痕迹 ,男性人口短缺是战后德国在人口性别结构上所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德国人口性别结构不断趋于改善。受战后婴儿热与 60年代中期以来出生率的急剧下降的影响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恶化
    中俄两国人口生育文化观念浅析
    李炜
    2001, 25(3):  55-60 .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介绍中俄两国不同人口发展趋势的同时 ,从文化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指出 :中国强大的人口总量增势 ,来源于久远的文化生育观念。普遍的传宗接代思想 ,推动着中国人口半个世纪以来的急剧增长。俄罗斯 90年代以来出现的人口减少 ,源于生育文化的肤浅。历史上宗教传统与非宗教传统的对立、城市化过程中缺乏对传统观念的保护以及西方和发达国家价值观念的影响等 ,使俄罗斯的大众生育行为 ,失去了潜在、统一的文化调节规范。这是造成俄罗斯近年来人口生产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城市外来青年女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
    楼超华,赵双玲,高尔生
    2001, 25(3):  61-64 . 
    摘要 ( )   PDF (1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小组专题讨论会和深入访谈资料对外来青年女工的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与家乡的同龄人及城市居民都不相同 ,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年轻妇女而言 ,与性和生育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外来未婚女工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随意性性行为的比例较高 ,因此人工流产及性病的发生率较高。因为产前保健不足 ,外来人口发生产时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未婚人群的教育和服务 ,以减少风险行为的发生。应结合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 ,以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用社会化、产业化机制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第二次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综述
    段成荣,史梅,周国伟
    2001, 25(3):  65-68 .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 0 1年 2月 2 5~ 2 6日 ,由中国老龄协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口所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副部长杨衍银、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等出席了研讨会。司马义·艾买提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他指出 ,我国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 ,发展老龄产业是政府的职责。目前 ,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远远滞后于我国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 ,为了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 ,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应该
    “21世纪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1, 25(3):  68-68 .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拟定于 2 0 0 1年 10月 17~ 19日 ,在北京召开“2 1世纪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科院系统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 ,总结 30年来中国人口学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探讨中国人口学的发展前景 ,分析新世纪中国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对策。现诚征会议论文。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 :( 1) 30年来中国人口学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 ;( 2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3)中国人口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所面临的问题 ;( 4 )人口调查分析技术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改进研究 ;( 5)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学
    四川省计划生育“三结合”走上一个新阶段
    张纯元
    2001, 25(3):  69-71 .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划生育“三结合”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表面上是帮扶者和计生户的结合 ,本质上是人口与经济的结合。它使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 ,摆脱了就人口抓人口 ,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 ,也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根本举措。计生“三结合”的推行为提高“三为主”工作水平和质量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 ,它不但在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转变人们旧的生育观念方面有着巨大作用 ,而且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全面工作的发展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省计划生育“三结合”自 90年代初开
    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对策与实践
    李忠国
    2001, 25(3):  72-73 .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长期持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将会导致未来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 ,并针对成因积极采取对策 ,大胆实践 ,已收到明显成效。1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 ,突出表现在二孩以上性别比偏高。导致其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偏男生育意愿是思想根源。除了农民存在的“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外 ,导致农民存在偏男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还是现实问题。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工作 ,农民的生育观念有
    北京市人口学会举办新千年第一个学术报告会
    2001, 25(3):  73-73 . 
    摘要 ( )   PDF (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讯 ]2 0 0 1年 5月 2 3日 ,北京市人口学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了新千年第一个学术报告会。会上 ,会长翟振武教授表示 ,北京市人口学会从新千年开始 ,每季度将组织一次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并作为制度确立下来。本次学术讲座主要是为配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深入开发、以及了解和掌握 2 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而安排的。为此 ,北京市人口学会特别邀请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强、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张为民、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分别以“2 0 0 0年及 95期间我国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历次人口普查的比较及资料的开发利用”为
    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龚国云
    2001, 25(3):  74-76. 
    摘要 ( )   PDF (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四普”前 ,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处于 10 4 :10 0~ 110 :10 0之间 ,90年代前期基本维持在 12 0 :10 0左右。 1995年后 ,出生性别比直线上升 ,1995年为 134 92 ,1996年为 138 78,1997年为 139 37,1998年为155 86,1999年为 158 51,2 0 0 0年 1~ 9月份猛增至 170 75,这种严重失衡状况 ,使当代的计划生育工作在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 ,也为未来潜伏了某种社会危机。本文试从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影响升高的主要因素和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由于县级计生工
    从历史的透镜认识中国人口——读《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
    顾宝昌
    2001, 25(3):  77-80 .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 1766~ 1834 )是一个生活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789年匿名发表了《论影响于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测》 ,简称《人口原理》。 180 3年以真名发表《人口原理》的第二版 ,书名改为《论人口原理及其对人类幸福的过去和现在的考察 ,附预测将来关系消除和缓和由人口原理所产生的弊端研究》。以后又多次修订再版。马尔萨斯及其著作已经过去了 2 0 0年 ,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口学的研究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人口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空前的关注。但是 ,尽管如此 ,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 ,马尔萨斯的学说从来
    沉痛哀悼我国著名人口学家查瑞传教授
    2001, 25(3):  81-81. 
    摘要 ( )   PDF (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市第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查瑞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 5月 2 6日 2 1时 50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 76岁。  查瑞传教授先后就读于辅仁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从 1950年初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查瑞传教授是我国当代人口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和其他人口学前辈一起 ,为创建我国的人口学理论、人口统计学以及人口学学科体系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取得举世震惊的成就 ,其中也包括了查瑞传教授等一大批人口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