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9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null
    童玉芬
    2018, 42(4):  3-14. 
    摘要 ( )   PDF (8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ull
    人口流迁
    中国流动人口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杨凡 杜姗姗 陶涛
    2018, 42(4):  14-26.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文章以迁移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4.9%。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与流入地、流出地和流动过程相关的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将流动政策与就业政策进行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行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我国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2018, 42(4):  27-38.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劳动力流动与工资收入差距:理论和实证分析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2018, 42(4):  39-50. 
    摘要 ( )   PDF (6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人口与社会
    几辈同堂更幸福?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后果分析
    王萍 王静 连亚伟 李逸明
    2018, 42(4):  51-65. 
    摘要 ( )   PDF (10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2001~2015年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结构变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福祉(生理健康—健康自评和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家庭结构变动对老年人主观福祉的影响依赖于年龄效应,在老年人低龄及中低龄阶段,孙辈存在的家庭结构变动对老年人主观福祉的发展水平有积极影响,而老辈独居和仅与子辈居住的家庭结构变动与其相比老年人主观福祉水平增长更慢;而在老年人中高龄及高龄阶段,五类家庭结构变动均显著降低老年人主观福祉水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随年龄增长呈非线性发展。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老年人主观概念、家庭角色及自我效能感使家庭结构变动对其主观福祉的影响显现出个体差异,且存在健康选择效应。
    “新农保”对传统合住模式的冲击效应
    冷熙媛 张莉琴
    2018, 42(4):  66-77.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聚焦于“新农保”政策对农村传统合住模式的影响,考察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对家庭养老的补充和替代作用。研究发现“新农保”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合住的概率,对传统合住模式产生了冲击,并且对低收入、非孤寡的老年人政策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进一步将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和实际居住安排进行匹配,发现“新农保”政策能显著提高独居意愿实现的概率,即政策降低了老年人对子女经济支持和照料的依赖性,促使其将独立居住付诸实践。为进一步发挥“新农保”对老年人的福利改进效应,可以考虑提升目前基础养老金“底线均等”的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培育照料市场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数字平台工作参与群体:劳动供给及影响因素——基于U平台网约车司机的证据
    杨伟国 王琦
    2018, 42(4):  78-90. 
    摘要 ( )   PDF (10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使用U网约车平台司机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数字平台工作人群基本人口学特征和劳动供给特征,并对个体层面劳动供给的差异予以初步解释。总体来看,劳动者在网约车平台上的劳动供给水平不高,但呈现出较为离散的分布状态;劳动者在劳动供给水平和劳动供给持续性两个指标上呈现出不一致的分布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学历、户籍对劳动供给水平差异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对劳动供给持续性解释力较弱;平台有竞争力的收入水平是较低学历司机和不具有本地户籍司机积极参与平台工作的动因,但这无法解释较高学历司机的劳动供给行为。文章认为,平台工作参与群体存在较大内部异质性,部分劳动者的社会风险承担能力及社会融入值得重点关注。
    老龄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适应研究
    纪竞垚
    2018, 42(4):  91-103. 
    摘要 ( )   PDF (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市老年人退休适应状况,并结合中国退休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验证并拓展了退休适应综合模型,构建了本土化的老年人退休适应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显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能够较好地适应退休生活,但具有群体差异。城市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有配偶、有经济上的养老规划、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前为中高层管理者拥有更好的退休适应状况。同时,文章验证了本土化退休适应综合模型。结果显示,个体和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皆影响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适应。此外,基层管理者的适应状况较差,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重点关注该类群体的退休适应问题。
    生育研究
    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实践与思考
    庄亚儿 杨胜慧 齐嘉楠 李伯华 王志理
    2018, 42(4):  104-112.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系统介绍了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的各主要调查环节。调查内容包括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养育服务、影响生育状况的主要因素4部分。采用分层、三阶段、概率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本次调查全面使用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CAPI),在问卷设计、人员培训、末端抽样、入户过程、问卷审核等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调查结束后进行事后质量抽查,并将调查数据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资源库中的相关行政记录进行比对,对不一致情况反馈基层督导员进行核查确认。为了克服由抽样框的缺陷所导致的样本结构偏性,本次调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事后加权。调查获得准确个人信息的方法值得借鉴,今后抽样框仍可能受制人口流动等因素发生偏误,文章给出了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