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9
    老龄问题研究
    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杜鹏,汪斌
    2020, 44(4):  3-17.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直接影响和技术中心视角的讨论,而忽略了对影响机制和老年人视角的探究。以老年人为中心,借鉴以往相关经典理论,将老年群体视为技术应用的能动主体,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社区参与在此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中介作用。在现阶段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环境下,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能是一种积极选择性行为,这有助于增强老年群体的参与型资本和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建议应树立起对老年群体网络使用的新观念,积极促进老年群体能动性的数字融入,提升信息社会中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规律及风险因素研究
    刘晓婷,陈铂麟
    2020, 44(4):  18-32. 
    摘要 ( )   PDF (8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大多数老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衰退。基于2011和2014年CLHLS数据,采用连续时间齐性马尔科夫过程刻画老年人分年龄、分性别的认知功能状态转移规律,识别了影响认知功能状态转移的风险因素,并估算了2015~2024年10年间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口需求规模。中国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缺损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高龄老人中更加明显。男性、教育程度高、坚持锻炼、参与社会交往和拥有较好健康状况(自评健康好、所患慢性病数少、无功能受限和初始认知状态好)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抵御认知下降的能力。预测至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认知缺损的老年人有2785万。为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规模的预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照顾孙子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
    唐丹,孙惠,徐瑛
    2020, 44(4):  33-45. 
    摘要 ( )   PDF (4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根据频率将老年人照顾孙子女行为区分为不照顾、偶尔照顾和经常照顾,将抑郁水平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对老年人照顾孙子女行为、社会网络及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了社会网络在照顾孙子女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群体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行为存在差异;(2)照顾孙子女对老年人的家庭网络、朋友网络及心理健康均有积极作用;(3)相较于经常照顾,偶尔照顾对老年人社会网络及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更大;(4)社会网络在偶尔照顾孙子女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人口负增长研究
    世界人口负增长:特征、趋势和应对
    陶涛,金光照,张现苓
    2020, 44(4):  46-61. 
    摘要 ( )   PDF (2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梳理1950~2018年世界各国(地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并通过同原点比较模型观察中国和典型国家的人口负增长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1950~2018年全球共107个国家(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中由人口内在机制导致的有20个;(2)自然负增长国家(地区)除日本外全部集中于欧洲,最长负增长域平均为19.05年,且面临严峻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形势;(3)与德匈俄“进入早,发展慢,程度轻”的模式不同,中日呈现出“进入晚,发展快,长期加速,回弹乏力”的负增长模式,且劳动年龄人口早于总人口缩减,老龄化、高龄化更严重,少儿人口占比更低。人口内在机制导致的人口增长由正转负是一国人口变动模式的分水岭,应尽快探索负增长时代人口发展新规律、短期应急措施和长远规划。
    人口负增长时代还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吗?
    刘厚莲,原新
    2020, 44(4):  62-73. 
    摘要 ( )   PDF (1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世界银行1996~2018年13个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数据,探讨了人口负增长时代是否还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并重点分析了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经济增长挑战等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时代仍能保持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从消费和生产两条路径分析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综合判断,短期内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温和的、式微的,经济仍能实现增长;长期来看,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显现。应通过挖掘劳动力资源、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科技创新、利用好超大人口规模优势和地区发展差异的机遇、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完善人口政策,以及加强人口负增长规律研究等方式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
    人口流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的实证研究
    杨冕,谢泽宇
    2020, 44(4):  74-88. 
    摘要 ( )   PDF (2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促进中国经济恢复的必然选择。基于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不同阶段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的疫情超常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人口流动,导致中国城市平均人口迁出、迁入强度和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分别降低了71.21%、72.62%和45.99%,且武汉市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在实行差异化防控策略推进复工复产后,全国人口流动开始反弹,城市间人口流动增长了1倍以上,且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基本恢复到2019年农历同期水平。此外,疫情风险级别是影响中国当前人口流动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需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实施精准防控,积极为推动经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方言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黄宗晔,杨静
    2020, 44(4):  89-101.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的不同来定义人口迁移,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实证考察方言使用区域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方言区是影响人口跨省迁移的重要因素,劳动者倾向于向方言相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地方迁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言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降低,距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也因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而降低。当引入方言使用率和普通话普及率等指标考察语言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机制时,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差异会抑制劳动力的省际迁移,普及普通话能够消除不同省份劳动者的交流障碍,有利于跨省的人口迁移。因此,推广普通话对促进中国的省际人口迁移、优化人力资本的空间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与经济
    人口集聚能够提升地区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吗?
    王晓璐,杨东亮
    2020, 44(4):  102-115.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量型人口红利日益消失的背景下,提升劳动力质量与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口集聚除了能够增加地区劳动力数量外,还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就业竞争两个机制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在构建个体人力资本与人口集聚关系的数理模型的基础上,以2000~2015年中国省级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人口集聚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发现人口集聚能显著提高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并且伴随着人口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集聚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大,这与收益递增的经济集聚理论相一致。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发现当知识溢出水平与就业竞争强度超过某一门限值后,人口集聚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会显著增大,体现出知识溢出与就业竞争对个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重要价值。
    人口与社会
    困境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影响机制——基于父母重残重症家庭的研究
    和红,闫辰聿,张娇
    2020, 44(4):  116-128. 
    摘要 ( )   PDF (8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困境家庭儿童社会适应处于弱势状态,父母重残或重症的困境家庭儿童更易因父母状况受到同伴欺辱而产生社会适应问题。利用“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数据,研究父母重残或重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状况,并从家庭功能视角解释其亲社会行为问题成因。研究发现父母重残或重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状况比普通儿童更差,进一步分析发现父母重残或重症对儿童的营养膳食状况、家庭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情况具有负向影响,并通过改变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负向影响。据此,应重点关注困境家庭儿童“家庭责任”的落实,提高其家庭功能,减缓因困境带来的家庭功能削弱,从而促进困境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切实保障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