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原新
    2022, 46(6):  3-9. 
    摘要 ( )   PDF (58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握生育新态势 建立整体性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翟振武, 李姝婧
    2022, 46(6):  10-16. 
    摘要 ( )   PDF (58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
    杜鹏
    2022, 46(6):  17-22. 
    摘要 ( )   PDF (57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与经济
    人口数量下降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吗?
    厉克奥博, 李稻葵, 吴舒钰
    2022, 46(6):  23-40. 
    摘要 ( )   PDF (15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经济学界的一个流行观点是随着人口总量见顶下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会显著下降。在新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总量而不是人口总量更能决定长期经济发展潜力。人力资源总量是考虑了人口质量的社会劳动时间储备总和,而人口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研究表明,即便在相对悲观的人口增长预期下,中国人力资源总量仍将在2040年前持续增长,并将在2040~2050年保持稳定。假如中国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未来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潜在增速将达到5.9%(2021~2030年)、4.9%(2031~2040年)、4.1%(2041~2050年)。为实现这一经济增长潜力,必须进一步加强终身教育,推进市场化弹性退休制度,维护好人力资源总量增长态势,更充分地利用好人力资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
    从657万到3.76亿:四论中国人口迁移转变
    段成荣, 邱玉鼎, 黄凡, 谢东虹
    2022, 46(6):  41-58. 
    摘要 ( )   PDF (12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流动参与度、流动人口能见度、流动人口分布、跨省迁移流等方法和指标,从流出地、流入地、流向的视角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从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城乡结构、人户分离情况、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情况、跨国(境)流动情况出发,论述中国人口迁移转变的发展脉络和新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的高流动性已然成为中国人口格局的新常态,不同地区人口迁移转变的进程不一,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人口迁移转变的新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流动人口内部结构迅速变化,新特点逐渐显现,中国的人口迁移已经经历并将延续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转变历程。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马胜春
    2022, 46(6):  59-71. 
    摘要 ( )   PDF (10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近10年省际人口流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加,总体呈现非均衡“双向流动”格局,省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是从中西部欠发达人口大省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及邻近省份,省际人口净流入向东部发达经济圈“极化”趋势凸显。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因素对省际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且中、东部各省份经济社会因素对省际人口净流入的影响较大,西部各省份经济社会因素对省际人口净流入的影响相对较小。2010~2020年,经济社会因素对省际人口净流入影响的东西差异依然显著,南北差异则有增强趋势。
    中国县级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刘涛, 卓云霞
    2022, 46(6):  72-87. 
    摘要 ( )   PDF (16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动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约六成县级单元人口减少;人口分布非均衡性加剧,新增人口更加集中于少数地区;人口增速的东西差异持续,南北差异凸显;中心城市和县域人口增减趋势加速分化。人口变动驱动力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动性和空间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人口变动的限制性减弱;人口变动逐渐由受劳动力市场因素单一驱动向受劳动力市场因素和公共服务因素共同驱动转变,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人口向省、地级行政中心集聚的趋势日益强化和普遍化,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人口变动的规律和机制,可为引导人口有序布局、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提供借鉴。
    生育研究
    中国城市地区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生育动机与二孩生育计划
    靳永爱, 沈小杰
    2022, 46(6):  88-102. 
    摘要 ( )   PDF (110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7年“生育新政下中国家庭的生育决策”调查数据,分析生育动机对中国城市地区女性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具有更强的个体价值取向的生育动机与子女发展取向的生育动机,个体价值取向的生育动机对二孩生育计划有负向影响,子女发展取向的生育动机对二孩生育计划有正向影响。二者综合影响下,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女性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可能性越大。利用KHB方法分解发现,两种取向的生育动机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子女发展取向的生育动机效应更强。在一个受全球化、现代化深入影响的社会,多元、开放的观念将成为影响生育行为与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验证了生育动机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生育政策放松对中国城镇女性收入的影响
    黄乾, 晋晓飞
    2022, 46(6):  103-116. 
    摘要 ( )   PDF (10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正式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放松意义深远且对女性影响巨大。在劳动力市场中,收入是测度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女性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生育政策放松是否严重影响城镇女性的收入引发了社会的深切关注。借助交叠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评估生育政策放松对中国城镇女性平均月收入和平均小时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政策放松导致中国城镇女性平均月收入显著下降12.36%,平均小时收入显著下降11.37%;两孩政策对25岁及以下或尚未生育女性收入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表明生育政策放松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特别是统计性歧视。
    人口与社会
    城市品牌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来自“文明城市”评选的证据
    牛耕, 何雨可, 赵国昌
    2022, 46(6):  117-130. 
    摘要 ( )   PDF (106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品牌释放的信号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2012~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方法探索了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对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明城市带来的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可以显著提高当地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且该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新生代、流动年限短、高收入、高学历以及在流入地没有自有住房的流动人口中;文明城市能够赋予高行政级别、高户籍门槛、高收入以及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更强的吸引力。这些结论证实了城市品牌价值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对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以及促进城市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