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29
    论文
    对纵贯数据统计分析的认识
    任强,谢宇
    2011, 35(6):  3-12.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介绍了纵贯数据的设计思想及优缺点基础上,从统计方法的角度讨论了纵贯数据在社会科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纵贯数据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对总体异 质性的识别、对因果机制干预的研究、对因果效应的研究和对"状态"变换的研究。以一些基于纵贯数据的研究设计为实例,文章阐述了在研究中假设与数据紧密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统计方法分析纵贯数据时需要考虑的要点。但由于存在着由人类和人类行为内在变异性导致的这一无法避免的根本性缺陷,纵贯数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而在纵贯数据的辅助下,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将其进行更合理的概念化,并加以更精准的数据分析。
    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和财产不平等:1995~2002
    巫锡炜
    2011, 35(6):  13-26.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中国家庭户收入调查"收集的1995年和2002年城镇家庭户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中国城镇收入和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考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 城镇家庭户收入的大多数不平等测量指标在1995~2002年7年间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大幅度上升,但家庭户财产不平等在此期间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人口分组的分解反映出,区域、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户主中共党员身份对总的家庭收入和财产不平等具有更大的贡献;总体上,对于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而言,分类机制在左右家庭户资源不平等变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及其调控
    莫龙
    2011, 35(6):  27-42. 
    摘要 ( )   PDF (8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作者提出的AECI指数法并借助人口模拟,对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强度、趋势和调控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国际比较,发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按中方案预测,2020年代中至2030年代末将是压力增大最快时期,压力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后,高峰时的压力将可能达到2010年压力的4倍;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将有可能显著地削弱中国崛起的后劲;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人口手段为辅;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中等幅度逐步放宽现行生育政策,既可有效地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又可同时将人口规模压力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这是调控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合理路径。
    老年残疾人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姚远,陈昫
    2011, 35(6):  43-50.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份认同是老年残疾人精神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北京市老年残疾人入户访谈调查相关资料,对老年残疾人身份认同的基本内涵、特征、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口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年残疾人的身份认同主要集中在个体认同、自我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等四个方面;老年残疾人的身份认同对其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弱化老年残疾人的"弱势"认同,增强老年残疾人的集群认同感,优化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人"身份认同感,是改善老年残疾人精神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年龄差异研究
    骆为祥,李建新
    2011, 35(6):  51-61.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2002、2005、200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考察了年龄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自评。年岁的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超过了负向作用,因此,老人的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评价越积极。进一步考察了年龄积极作用三个可能的来源,包括年龄成熟效应、同期群正效应、存活效应,发现年龄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年龄的成熟效应引致的。
    在应对“用工荒”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辜胜阻,潘啸松,杨威
    2011, 35(6):  62-72.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用工荒"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企业和政府联手应对"用工荒"的对策。认为企业要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用工依赖、提高效率和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来化解用工高成本,变革企业管理减少员工流失。政府要通过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用工供给、推动农民工与市民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平权、优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构建"少取多予"的财税扶持等措施,帮助企业应对"用工荒",实现转型升级。
    浙江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章文彪
    2011, 35(6):  73-77.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针对先发的人口不均衡问题不断探索应对,从较早较低层面的自觉均衡促进,到省级层面主动将人口生态体系建设纳入生态省建设;近年来进而上升到省级最高层面将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均衡社会建设基本要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并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三型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明晰了未来人口计生工作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科学目标;并着重阐述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中国人类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各地人类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周恭伟
    2011, 35(6):  78-89.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UNDP创建的HDI三个维度基础上,根据中国人类发展的特点,增加脱贫和公平维度,构建中国人类发展指数(CHDI),并运用中国各省区市2003、2005和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指数(CHDI)值,揭示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现状,对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趋势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划分,为科学分析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影响因子,揭示中国各省区市人类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
    吴帆,杨伟伟
    2011, 35(6):  90-99.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抗逆力理论,从风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对应结构为逻辑出发点,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发现这两类儿童面临的成长困境既有各自独特的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共性,即成长环境中某种或某些保护性因素缺失,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变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所面临风险因素类型的基础上,提出"最大保护与最小限制"的政策取向,建议从消除制度壁垒、构建家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升保护因素,构建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斐
    2011, 35(6):  100-109. 
    摘要 ( )   PDF (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括8个二级指标和9个三级指标的市民化水平分析指数,并利用等权重的办法对每个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复合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这一变量,并计算出目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中市民化阶段;进而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微观因素进行了探讨。回归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务农经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于市民化水平有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因素,如打工期间是否与家人同住、父亲是否在外打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主观认知层面的自评经济状况好坏以及对城市的归属感是影响其市民化水平的显著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