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9-29
    论文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
    张维庆
    2011, 35(5):  3-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
    杨菊华
    2011, 35(5):  8-25. 
    摘要 ( )   PDF (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之间最主要的差异集中表现为社会保障福利和其他公共资源的获得。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户籍类型造成的 城乡差分及因户籍地引起的内外之别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保障的可获得性,三个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梯级差别,乡-城流动人口处于农村人和外来人的双重弱势;而且,经济越发达,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越低;而在经济欠发达之地,他们与本地市民的差距较小,呈现出低水平融入的特点。这些发现表明,各级政府改善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地区现行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约维系着不同身份人群之间在公共资源可及性和可得性方面的不公。
    空间城市化机制和人口城市化目标——对中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研究
    姚震宇
    2011, 35(5):  26-35. 
    摘要 ( )   PDF (4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 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以北京、绍兴、东莞为例
    唐丹
    2011, 35(5):  36-44.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伤保险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领域的定量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北京、绍兴和东莞三城市1516名就业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 工伤保险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定量的方式确定不同因素对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工作情况(工作角色、工作性质及工作稳定性)是影响流动人口参加工伤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从政府角度,应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制定适用于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特点的,以流动人口为参保主体的可携带易衔接的工伤保险制度,加大企业对流动人口用工规范性监管;从流动人口角度,应培养流动人口的权益意识,提高社会保险参保主动性。
    长期外出流动人口的养老境遇:基于停留预期与社保参与状况的分析
    蔚志新
    2011, 35(5):  45-57. 
    摘要 ( )   PDF (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实施的106个城市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对停留在流入城市达10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这一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群体,就其人口社会特征和停留预期与养老境遇进行重点分析。总体而言,长期外出流动人口显示有长期停留之预期,但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却令人堪忧。此外,不同人口社会特征的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其长期停留预期和社保参与状况存在一定差别。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基于性别不平等视角的认识
    韦艳,张力
    2011, 35(5):  58-70. 
    摘要 ( )   PDF (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是在中国农村普婚制社会下长期存在的现象。文章利用全国性的专项调查、主流媒体报道和实地调查数据,从婚姻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视 角来研究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困境。宏观数据分析显示,用性别结构失衡来解释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剥夺"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贫困概括农村大龄男性婚姻困境的主因并没有充分考虑婚姻的本质和功能。基于性别不平等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认为婚姻市场上性别不平等对贫困男性婚姻困境的影响远比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农村大龄男性的婚姻困境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的社会经济结构性的成因。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地方实践的时空演进模式及其启示
    张玮
    2011, 35(5):  71-80.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中,地方政府逐步取代中央政府成为改革的积极推行者,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内容的户口政策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因此, 对户籍改革地方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借助于搜集到的大量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法规规章文件,选取暂住证制度、蓝印户口政策、小城镇户口改革、人才居住证制度这四项户口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时空发展关系及改革内容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分析其演化和扩散规律,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
    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经济状况分析——基于2010年对全国5县的调查
    周长洪,刘颂,毛京沭,刘越,葛芳,刘佩丹,韩青松
    2011, 35(5):  81-89. 
    摘要 ( )   PDF (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0年对全国5县(区)的抽样调查,大多数50岁以上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在经济生活方面并未真正实现"少生快富",他们在晚年经济保障上存在很大问题。目前在 养老的经济支撑上是以个人为主、子女和社会为辅的格局。多数家庭自身养老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收入偏低,超过一半家庭经济收入低于贫困线,接近80%的父母不同程度感觉经济生活窘困。这些曾为我国人口控制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养老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
    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毕节地区的Panel Data计量模型分析
    杜本峰,张耀军
    2011, 35(5):  90-101. 
    摘要 ( )   PDF (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毕节地区八个县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资源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毕节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研究 发现,毕节各县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稳步增加,呈现协同式的增长态势,但各县市之间增长速度快慢不一,显示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地域分布变动的影响日趋减弱,但是减小的幅度并不大,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尤以人均GDP和医疗条件变量更为显著;就人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而言,除了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共同影响之外,毕节各个县市还表现出其个体显著差异的特征。
    我国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丁志宏
    2011, 35(5):  102-110.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龄老人是一个对照料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内部,他 们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高龄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所在城乡以及照料者类别及其意愿对照料满足感的影响较大。政府及社会在提升高龄老人照料满足感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贫困、认知能力差和空巢高龄老人群体,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加强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