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1-29
    论文
    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张车伟,翼飞
    2013, 37(6):  3-16. 
    摘要 ( )   PDF (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统计上看,一个地区偏离均衡发展的程度可以表示为该地区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占全国份额与人口占全国份额的偏离程度,区域差异其实就是其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间的不匹配程度。文章使用度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程度的指标,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及其变化,发现区域差距自2003年以后呈现收敛趋势;通过把区域差距分解为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程度变化的相对差异,探讨了区域差距变化的动态机制,发现中国的区域差距主要由经济聚集度变化所决定,人口聚集度变化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但随着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其在缩小区域差距上的作用在不断加大;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安居还是寄居? 不同户籍身份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研究
    何炤华,杨菊华
    2013, 37(6):  17-34.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数据的系统分析,描述了流动人口住房空间、住房条件和住房拥有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综合探讨了制度性要素和个体要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影响,阐释了分析结果对促进流动人口居住融合的政策意义。总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城流动人口还是乡-城流动人口,总体居住状况都不如本地市民,乡-城流动人口的居屋面积更小、住房设施更差、房屋拥有更低,主要以寄居模式生活在城市,与安居之梦相距甚远。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推断,居住融合可能是目前最难突破的一个制度瓶颈,也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在劳动力人口日益消减的情势下,促进流动人口的安居对于流入地吸纳并留住人力资源格外重要。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现状与变动特点——基于“六普”和“五普”数据的分析
    孙鹃娟
    2013, 37(6):  35-42.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了解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提供了最新数据来源。文章在"六普"数据基础上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现状和特点,结合"五普"数据对其变动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同一队列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纵向变化。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趋势明显,但空巢家庭中的独居户和夫妻户老人呈现两极化倾向;受老年人口生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三代同堂的扩展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但地区差异很大;随着"50后"、"60后"出生队列进入老年期,会率先使得以核心家庭为主的二代户比例降低,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将更加显著。尽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完善老年照料服务已成为老年人居住方式变化提出的迫切要求。
    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新
    2013, 37(6):  43-51.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遵循城市化规律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违背城市化规律、盲目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不少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与对城市化本义和城市化规律认识及实践的偏差等密切相关。为了正本清源城市化本义,正确把握城市化规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文章首先阐述城市化发生机制及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其次,以其为对照,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并对如何根据城市化规律、推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研究
    张耀军, 刘沁, 韩雪
    2013, 37(6):  52-61. 
    摘要 ( )   PDF (5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属于城市空间结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因此,城市人口空间的分布状态是否合理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北京市在注重人口规模调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口空间分布的优化。文章应用北京市第三、四、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通过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转换与处理,模拟结果显示,从1982年至2010年间,北京城市核心区人口分布趋于疏散和合理,城市功能拓展区变化趋于集中和不均衡。这样的趋势必将引起城市功能拓展区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影响北京的和谐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优化北京人口空间分布需要综合措施。
    北京城乡家庭孩子的养育模式及其特点
    刘爽, 商成果
    2013, 37(6):  62-76.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2012年对北京市城乡家庭孩子养育成本的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家庭的消费行为、教育投入、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养育观念与家庭关系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特大城市家庭的孩子养育模式及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细致的分析。指出:子女养育对家庭的消费结构与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父母为孩子付出心血并承受着生活品质的"损失";孩子养育成为家庭代际和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重要纽带,是父母社会责任的体现;择园、择校、择居成为孩子养育中的标志性行为;父母养育行为表现和观念的某种"趋同"潜在弱化了父母一代既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差异在子代身上的体现,有利于下一代更公平地参与社会,也对社会如何引导家庭理性地抚养、教育孩子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生育政策的选择:基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验
    汤梦君
    2013, 37(6):  77-90. 
    摘要 ( )   PDF (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生育水平已成为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之一,中国的生育政策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极为相似的新加坡、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在经过长时间的控制人口政策后,都选择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但它们的政策调整与转变过程可以为中国人口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与借鉴。文章着重对这些国家/地区政策调整的动因、过程、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归纳其影响人口政策调整成败的相关因素。并将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政策调整时期的社会经济与人口指标进行对比,鉴于中国还存在着维持现有生育水平的因素,建议加快生育政策完善步伐,渐进式改革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的各项配套政策,以使生育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金砖五国”人口转变与人口效率的比较分析
    晏月平,吕昭河
    2013, 37(6):  91-103.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砖五国"的人口转变在历史背景、因果关系与过程差异性等方面都不具备欧洲模式与特性。特别是五国人口转变中所实现的"人口秩序"和"人口效率"上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五国人口转变的比较研究远远超出传统研究中单纯的人口学意义。文章解释了五国人口转变的进程与变化,尤其是在人口与资源的脆弱背景下"人口陷阱"的形成,人口转变的各自进程、达到的水平、特征及各国比较,在五国人口转变现状与动态趋势上,进行了基于五国国际竞争力比较的人口因素解释。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保持,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扭转"人口低效率"陷阱,取决于国家战略高度的周密的"顶层设计",更取决于公众具有充分的生育民主决策权。
    大部制改革视域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探析
    姚义贤,苏建明,夏鸣
    2013, 37(6):  104-109.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以全新视角深度剖析了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现行生育政策的风险性和公平性饱受质疑、人口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求、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资源和公共福利制度配置错位、计划生育行业管理的人治特点和社会制约路径依赖仍然较强等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应着力推进"生育政策公平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员人口信息化、行业管理法治化"的工作新思路,提出了推进工作新思路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全局统筹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驱动"的三大基本原则,以期能够推动计划生育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