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9
    论文
    孩次、生育时间与生育水平——基于中日韩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变动与差异的机制研究
    宋健,张婧文
    2017, 41(3):  3-14. 
    摘要 ( )   PDF (1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描述 1990 ~2015 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 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内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 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 平均生育年龄 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 21 世纪近 5 年的内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 三国妇女的平均生 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问 题,以及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时间在提升生育水平方面的政策意义进行讨论。
    劳动力供给诸因素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要素分解的实证研究
    童玉芬,王静文
    2017, 41(3):  15-25. 
    摘要 ( )   PDF (1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文章将劳动力供给因素分解为总人口规模、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的乘积,并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在理论模型推导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1978 ~2015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1)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 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影响程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小于物质资本,但远高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和贡 献;( 2) 构成劳动力供给规模的3 个组成要素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方向影响,三者的产出弹 性和贡献度按照大小依次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 3) 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比 重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被总人口规模增加的正向作用所抵消。
    中国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杜鹏,王永梅
    2017, 41(3):  26-37. 
    摘要 ( )   PDF (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往学者大多从供给侧或界面障碍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此从需求侧角度关注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规律性。文章基于“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的多元人性假设理论提出研究思路和假设,并使用 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 CLASS) 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 1568 位具有社会养老服务利用行为的老年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 现:老年人的生理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社会养老服务利用具有显著影响,社会养老服务利 用呈现出“亲知识分子”、“亲中高收入群体”和“亲社会资本”的倾向; 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要由其生理属性驱动,城市老年人则主要由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驱动。
    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环境效率
    罗能生,张梦迪
    2017, 41(3):  38-52. 
    摘要 ( )   PDF (3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转型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超效率 DEA 方法测得环境效率,并基于STIRPAT 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00 ~ 2013 年间全国各省环境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差异较大。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现阶段人口规模的扩大对环境效率有着负向影响,消费结构作为人口与环境作用过程中的关键中间变量,根据不同的类型与环境效率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具体来看,生存、享受型消费与环境效率呈现“U 型”关系,拐点分别为 60.18% 与 29.20%,发展型消费与环境效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人口规模对环境效率的不利影响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的实证研究——兼论“退休-消费之谜”
    石贝贝
    2017, 41(3):  53-64. 
    摘要 ( )   PDF (1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释放老年人口消费能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挑战。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 全国城乡老年人口消费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且消费结构相似。通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老年人口及分城乡老年人口消费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后老年人口消费 水平会提高; 优势个体特征、良好家庭互动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利于释放老年人消费的潜能, 其中收入和教育变量作用显著,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鉴于此,研究认为应当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提供全面的老年产品与有效的老年服务,激发老年人口消费动能,最终促进全国消费需求的增加。
    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生计资本的影响——基于家庭结构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宋璐,李树茁
    2017, 41(3):  65-75.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2015 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 社会资本增加; 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
    温兴祥
    2017, 41(3):  76-86. 
    摘要 ( )   PDF (2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斜,使得女性获得的教育少于男性。由于教育能够起到缓解中老年时期认知老化的作用,而认知状况的退化将增加患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性别间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中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 CHARLS 基线调查数 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并且发现认知状况,尤其是认知中的固化智力部分,对于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女性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实现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健康平等。
    中国妇女未婚先孕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李丁,田思钰
    2017, 41(3):  87-100. 
    摘要 ( )   PDF (11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 2013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 20% ~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 发生率会更高; 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 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 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2015年我国春运人口省际流动的时空格局
    赵梓渝,王士君
    2017, 41(3):  101-112. 
    摘要 ( )   PDF (2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的关系矩阵,完整刻画出 2015 年春运期间全国 人口在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省际循环流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过程。主要研究结论: ( 1) 2015 年 2 月 13 日( 腊月廿五) 至 17 日( 腊月廿九) 和 2 月 25 日( 正月初七) 至 3 月 1 日( 正月十一) 是春节前返乡 流和节后返工流两阶段人口净流入( 流出) 的峰值时段,两阶段各市日人口净流入人次存在正负对应 的规律性特征; ( 2) 人口省际流动的近域特征、空间依赖关系并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主导了 高强度人口流动,并形成3 个扇形辐射区域;( 3) 识别出全国 94 个人口流入城市和 242 个流出城市。在 空间上,人口集聚的沿海绵延带与人口流失的中部塌陷带共同构成流入、流出城市的双纵平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