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29
    建党百年的人口发展与人口理论
    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
    原新, 金牛
    2021, 45(2):  3-12. 
    摘要 ( )   PDF (7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人口老龄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口发展大势上的体现,是中国当下和未来不可逆转的基本人口国情,决定了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和应对任务的艰巨性。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伟大构想在实践中日臻完善,夯实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口支撑。当前,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树立综合性和集成化的体系意识,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适应“十四五”时期深度老龄社会形态定局的重要基础,以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要前提。具体而言,需要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夯实经济财富储备,增强政治治理能力,培育文化价值风尚,厚植社会民生沃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
    生育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与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变动
    石智雷, 吕婕
    2021, 45(2):  13-29. 
    摘要 ( )   PDF (25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流动人口生育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重点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面二孩政策对流动妇女二孩生育水平影响较明显,但政策调整所形成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较快。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生育水平达到峰值,孩次递进总和生育率为1.862,此后,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由升转降。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水平发生了逆转,高社会经济地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水平先是低于,随后开始接近甚至反超低社会经济地位流动人口。深入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不同群体间生育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把握中国人口长期发展趋势。
    新冠肺炎的人口学影响
    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国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谭远发, 王乐, 黄建忠
    2021, 45(2):  30-46. 
    摘要 ( )   PDF (2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结构和检测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国际差异尚不清楚。利用2020年3月23日至4月27日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和韩国的分年龄统计数据,采用死亡率分解方法,研究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国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4个国家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2)意大利、西班牙和中国较之韩国更高的病死率中,病例年龄结构效应分别占66.62%、74.82%和11.70%;(3)引入相对危险度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人口年龄结构效应以及中国的年龄别病死率效应有所下降,但仍是影响其与韩国病死率差异的主导因素;(4)引入检测率后,年龄结构对死亡率国际差异的贡献明显下降,确诊率成为影响死亡率国际差异的主导因素;(5)检测率对意大利、西班牙和韩国死亡率的影响逐渐增强。
    老龄问题研究
    生育数量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杨华磊, 吴远洋, 张思清, 张硕
    2021, 45(2):  47-60. 
    摘要 ( )   PDF (1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作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生育作为重要的生命事件会对个体老年期的健康状况产生累积影响。中国当前生育政策的放开将改变人们的生育模式,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生育数量的改变。为科学地回答生育数量如何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这一关乎晚年福祉的现实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和Probit模型考察了中国老年人的生育数量对其晚年抑郁的影响。经验求证后发现,生育数量增加对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存在显著的恶化影响,在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老年人中尤其明显。中介分析发现,生育数量通过改变个体生理健康和子女的家庭支持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国农村、60~70岁以及女性老年人中这种恶化作用更加突出,较晚的初育年龄、较长的生育期也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城镇老年人上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丁志宏, 张现苓
    2021, 45(2):  61-74. 
    摘要 ( )   PDF (1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城镇老年网民数量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老年人上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在网络接入、网络使用、学习上网途径、上网设备等方面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的显著差异;城镇老年网民对网络依赖程度高,但使用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交和信息搜索上,利用网络进行商业消费的比例低;城镇老年网民主要用手机上网,学习网络主要依靠自己或家人,很少依赖家庭以外的资源;个人及家庭特征、社会经济地位、设备技术条件和智能产品兴趣对城镇老年人上网有显著影响。为此,建议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提升对老年人服务的质量和种类,突出社区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中的作用发挥。
    中国老年人受虐待的影响因素
    冀云, 孙鹃娟
    2021, 45(2):  75-88. 
    摘要 ( )   PDF (1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老年人的健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经济资本与老年人虐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老年人总虐待的发生率为2.70%,老年人主要遭受精神虐待与疏于照料。西部、农村、男性、未上过学、未工作过、独居、儿子数多、外出子女比例高、有困难子女的老年人受虐待风险更高。健康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老年人虐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国老年人虐待发生率较低。老年人的健康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提高可有效抑制老年人虐待的发生,其中健康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经济资本与老年人虐待间起中介作用。建议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与经济保障,建立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社区老龄服务建设。
    空间理论下老年护理专业化队伍稳定性建设
    任杰慧
    2021, 45(2):  89-101. 
    摘要 ( )   PDF (14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老年护理人员人数少、流失率高,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因而老年护理队伍专业建设首要是有效地留住护理人员,保证其稳定性。在此背景下,提出“家”的解释框架,把养老院“家园”象征空间的建构置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之下进行分析,通过对北京、上海、杭州3家养老机构的人类学参与观察和访谈,比较它们在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性空间3重空间上的不同建构过程,阐释“家园”空间的生产对老年护理人员专业队伍稳定性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养老院通过文化吸引性力量建构的归属空间和通过社会结构性优势发展的多赢空间,能有效留住老年护理人员并增进其职业认同。同时,对养老院消费空间建构提出本土化适应和改造的建议。
    人口与经济
    零工就业中的异质性工作经历与保留工资
    杨伟国, 李晓曼, 吴清军, 罗祥艳
    2021, 45(2):  102-117. 
    摘要 ( )   PDF (16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经典保留工资理论,提出了平台就业者保留工资的概念,并利用网约车平台就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者异质性工作经历的类型和质量对当期保留工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明晰零工经济对参与者整体福利状态而非单纯对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下岗失业状态转入平台的司机其保留工资最低;来自过剩产能行业和负面求职经历都显著降低零工的平台保留工资,其中,前者的效应更大;其次,零工在平台上的风险偏好和家庭支持程度是重要的影响机制,且零工从业类型(生存型和发展型)具有分化作用。最后,呈现了零工的劳动力供给与劳动者剩余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托平台经济帮助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的政策建议。
    生育政策变化视角下的二孩家庭收入流动性
    陈云, 霍青青, 张婉
    2021, 45(2):  118-128. 
    摘要 ( )   PDF (9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收入是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在生育政策变化的视角下,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的生育及收入微观数据,构建二孩家庭收入转换子矩阵分解方法,分析二孩家庭收入流动性变动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二孩家庭收入流动方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在生育政策逐步调整的过程中,二孩家庭绝对收入向下流动且幅度不断加大,收入位次向下流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2)生育二孩对不同收入分组家庭的影响差异较大,3个中间收入分组家庭受到的影响最强,高收入分组家庭受到的影响最弱;(3)除了家庭个体特征外,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仍是影响中国二孩家庭收入流动方向的重要宏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