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2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后人口转变期中国家庭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基于2010~2020年CFPS数据的研究发现
    牛建林
    2023, 47(5):  3-17. 
    摘要 ( )   PDF (1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不少研究发现,父母生育年龄过晚不利于子代健康发育。在后人口转变期,日益普遍的晚育行为如何影响子代健康还有待考证。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系统检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出生时健康禀赋和成长过程中多维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过晚生育会显著增加子代出生体重偏低的风险,对子代成长过程中的体格发育和综合自评健康均具有不利影响;相应影响机制既包括先天因素导致的初始健康劣势及其长期不利健康效应,也包括后天家庭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多维作用。在人口负增长形势下,重视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对于强化年轻人婚育决策的健康理性意识和提高全社会健康资本积累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比她更健康?生育-就业生命历程对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赵梦晗, 高伟杰
    2023, 47(5):  18-31. 
    摘要 ( )   PDF (27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从个体经历的生育-就业生命历程的角度理解中老年人的健康差异有利于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政策。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序列分析方法,分性别构建个体的生育-就业生命历程轨迹类型,识别出两性共有的7种轨迹类型以及男性独有的"未婚未育、工作型"和女性独有的"1次生育、不工作型"轨迹。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生育1次或2次的轨迹类型占比不断提高,生育3次及以上的轨迹类型占比不断下降,同时,更晚出生的女性中提早不工作的轨迹类型占比更高。分析不同类型生育-就业生命历程轨迹对中老年时期健康的影响发现,生育次数的增加仅对女性中老年时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提早不工作则对两性健康都不利。
    照料未成年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及心理福祉影响的追踪研究
    王萍, 常超群, 潘霜, 李逸明
    2023, 47(5):  32-45. 
    摘要 ( )   PDF (1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跨越18年的7期专项追踪数据,考察照料未成年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及心理福祉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高强度照料""照料且与子女同住/不同住"与"不照料变为照料"显著提升了老年人行为能力的发展,而"一直不照料"与"照料变为不照料"则相反;"高强度照料""照料且与子女同住"与"一直照料"显著提升了其健康自评的发展,而"一直不照料"则相反;"一直照料"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而"一直不照料"则相反;"低/高强度照料"与"照料且与子女同住/不同住"显著降低了其抑郁的发展,而"一直不照料"与"照料变为不照料"则相反。结果反映了低龄老年人适度隔代照料有益于其生理健康及心理福祉的发展,揭示了这一影响根源在于其自身年迈的父母角色与其作为隔代照料者的“父母”角色之间的和谐发展。
    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口学知识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理解人口高质量发展:理论意蕴、支撑要素与实践路径
    王晓峰, 刘华伟
    2023, 47(5):  46-58. 
    摘要 ( )   PDF (1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迫切要求中国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导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高品质生活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归宿、服务于民族复兴战略的新型人口发展理念。中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物质财富积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教育体系完备叠加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优势、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的要素集聚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以人为本和孝亲敬老价值观的文化优势。为了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优势,中国应当构建涵盖科教文卫、生育支持、劳动力就业、老龄化、人口安全等领域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人口高质量发展、新人力资本与高质量就业
    于潇, 王琪汇
    2023, 47(5):  59-73. 
    摘要 ( )   PDF (1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也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基于人格三层次理论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分析框架,从新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特征等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情绪稳定性、尽责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实现更大的外在职业成就,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与开放性人格特质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成就感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劳动者外在与内在职业成就;劳动者勤奋心得评分较高会收获更高的内在职业成就。此外,非认知能力通过职业匹配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也通过增加职业投入、积累社会资本影响职业成就。
    生育研究
    中国的低生育率及省际差异:基于生育指数的观察
    宋健, 胡波, 姜春云, 陈文琪
    2023, 47(5):  74-87. 
    摘要 ( )   PDF (1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焦育龄人群"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现象,综合考虑生育意愿、生育条件、生育结构3个维度,根据低生育率相关理论,构建生育综合指数,观察分析当前中国低生育率现状并进行省际比较。研究发现,全国生育综合指数的平均值为0.492;生育条件指数值最低,反映了就业和收入因素及缺乏生育支持对生育率的制约;各省(区、市)育龄人群的结构特征较为一致,而生育意愿和生育条件的异质性较大;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呈现正相关性,生育综合指数每提高0.1,总和生育率将会提高0.286。提升生育意愿将有助于提升总和生育率,但生育条件和生育结构尚未能有效发挥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需要建立完善并长期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以重塑人群的生育观念、改变其生育行为。
    1990~2020年中国的婚育推迟: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
    张现苓, 盛亦男
    2023, 47(5):  88-101. 
    摘要 ( )   PDF (1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990~2020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不同人群婚育推迟的变化趋势与典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提高,初婚推迟在城乡普遍发生但并不同步,2000~2010年城市初婚推迟快于农村,2010~2020年农村初婚推迟加快,导致城乡差距先拉大后缩小;受教育程度提高显著推迟人们的初婚时间,其中,高等教育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其在推迟男女两性初婚时间的同时,降低了男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曲线的峰值向右向下移动,城市育龄妇女生育峰值年龄推迟更快;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断提高,2000~2010年生育推迟速度快于2010~2020年;各孩次平均生育年龄均不断推迟,其中,一孩和二孩生育推迟更明显;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育龄妇女均表现出生育推迟趋势,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推迟越明显。
    人口流迁
    1960年以来中国周边邻国国际移民的变迁趋势
    段成荣, 闵欣伟
    2023, 47(5):  102-114. 
    摘要 ( )   PDF (1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世界银行全球双边迁移数据库和联合国全球移民存量数据库,对1960~2020年中国周边邻国国际移民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关注邻国国际移民的来华情况,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预判。研究发现,60年间,中国邻国国际移民存量与邻国来华移民存量均呈现先减后增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此同时,中国邻国国际移民的目的地逐渐向欧美与海湾地区转移,不同邻国国际移民的目的地分布存在差异。在此期间,尽管邻国来华移民在全部在华国际移民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绝大多数邻国国际移民并未将中国大陆视为其主要目的地。结合中国未来发展前景与"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安排,可以预见中国今后将迎接更大规模的邻国国际移民。当前,需要在学术研究与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老龄问题研究
    气候要素影响下老年人死亡风险表现及适应水平差异分析
    范西莹, 李晶晶
    2023, 47(5):  115-128. 
    摘要 ( )   PDF (1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在气候变化中面临更为严峻的健康风险。采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和2002~2019年《中国气象年鉴》数据,借助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气候要素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以及导致老年群体气候适应水平差异的社会、经济缘由。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气候要素的变动均会导致老年人死亡风险变化,极端气温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负面影响最显著,极端气温与气压、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更恶劣的消极影响;男性、高龄、农村以及不在婚的老年人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更低,而经济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在面临不良气候威胁时表现出更高的气候适应水平;社会保障在不同气候要素对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中发挥着干扰型或增强型交互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气候适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