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29
    论文
    “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更好概括
    钟逢干
    2009, 33(3):  1-9.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践和人口理论研究的互动促使两者共同进步。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下"两种生产"理论得以构建完成。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转型,起过巨大作用的"两种生产"论也有拓宽和引伸的必要。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替代就划清了新旧唯物主义界线的历史经验提示我们:"两种生产"论加上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思想,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更全面的理解。"两种生产革命实践"论的理论内涵及运用它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中的分析可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理论提供直接参考。
    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
    莫龙
    2009, 33(3):  10-19. 
    摘要 ( )   PDF (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尝试通过量化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而科学地认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压力。采用作者建构的方法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最新数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直显著超前于经济发展,反映超前强度的AECI指数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中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长期居世界各国较高水平,而在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则是最高的之一。这种不协调性在中国许多地区(包括半数以上的西部地区)甚至更为突出。文章还定量分析了通过调整生育政策缓解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人口残疾发生风险估计及生命表分析——基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
    王金营,张翀
    2009, 33(3):  20-31.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分年龄残疾人比例设计开发出一套估计残疾发生风险率的方法,并利用所估算得到的残疾发生风险率进行生命表分析,发现人口中残疾发生风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增大,60岁时残疾发生风险率超过10‰,80岁时超过95‰;通过生命表分析2006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48岁中有7.66岁是在残疾状态下度过,占10.43%,而且在30岁之后平均处于残疾的时间占余命的比例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到60岁时人的余生中平均1/4多的时间是在残疾状态下度过,而到80岁时余生中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残疾中度过。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残疾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计算。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吗?
    杨菊华, 陈卫, 陶涛, 蔡菲,杨成钢,宋月萍,陈蓉
    2009, 33(3):  32-52. 
    摘要 ( )   PDF (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自19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潜在的负面后果之严重均达到极其严峻的程度。由于该现象发生在严格的限制性的生育政策实施以后,二者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符合因果关系三个基本前提之一,故“生育政策是否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然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且曲折的过程;而且,迄今为止,与铺天盖地的有关出生性别比失衡的讨论相比,直接探究政策作用的研究依旧寥寥无几。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存在怎样的关联、为何存在关联,少数研究也涉及到实证的数据分析。为数不多的研究结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效应
    黄乾
    2009, 33(3):  53-62. 
    摘要 ( )   PDF (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并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稳定就业农民工和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受教育水平和培训等人力资本特征是农民工获取稳定就业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在就业单位所有制和行业等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就业农民工和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人禀赋不同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就业差异等。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意愿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谢勇,李放
    2009, 33(3):  63-70.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但是近年来农民工自身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却并不高。文章使用Logit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农民工是否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以及在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险种之间参保意愿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年龄大、拥有技能、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工作稳定性强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意愿更加强烈;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业的行业、就业的稳定性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在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等4个险种之间参保意愿的强弱。
    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郑文晖,宋小冬
    2009, 33(3):  71-80.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对目前中国城市化形势进行了概括,从城镇现代部门、乡镇企业、失地人口、流动人口等角度分析了人口转移所受到的梗阻。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指出的相反,上述情况并非基于资本的不足,在城乡劳动过剩的同时,中国面临着同样严重的资本过剩局面。在此条件下,沿用传统理论并制定有关政策,可能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因此,认为探讨处在双重过剩条件下的人口转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构筑我国城市化支持系统的政策观点。
    中国老年人照料成本研究——多状态生命表方法
    蒋承,顾大男,柳玉芝,曾毅
    2009, 33(3):  81-88.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纵向调查所搜集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费用以及临终前照料费用数据,基于拓展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对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本和临终前照料成本进行了分城乡、性别、年龄和自理能力状态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灵活就业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回应性研究——基于十一个城市的调查分析
    王虎峰
    2009, 33(3):  89-98.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2005年4~8月进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的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家庭人均收入和户籍是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文章还比较了参加医疗保险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两类灵活就业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回应性,发现他们异地转移参保关系比较困难,并存在一些小企业"搭便车"让职工个人以灵活就业名义参保的问题,文末提出了改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成都、北京、深圳为例
    李孜,杨洁敏
    2009, 33(3):  99-106.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98年我国在城市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2003年在农村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7年,国务院又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旨在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医疗保险问题。纵观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人口的保障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尤其是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并未有专门针对流动人口设置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城市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属于农民工,且是流动就业,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基本涵盖了城市各行各业的苦、脏、累、险的工种1。因此,有资格参加为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的职工而设置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是很少的。另外,在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和启示
    田志杰,王晓荣
    2009, 33(3):  107-109 .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民生话题一直是大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中国的人口问题,特别重视庞大的人口数字背后的民生问题。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党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是主张改善民生的”(陈云,1995)。1关注、改善民生是争取革命胜利的关键近代以来,中国人口急剧增长。从乾隆六年(1741)到道光二十年(1840)的100年间,中国人口从1.4亿增长到4.1亿,增长了187.8%(刘铮,1986)。后历经战乱和社会动荡,人口有所下降,但是到1909年左右,中国人口仍有3.68亿左右(张建华,2003)。
    以人为本 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
    李文耀
    2009, 33(3):  110-112 .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赋予了人口计生工作新的任务、新的追求,那么我们人口计生系统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才能探索出一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州市人口计生系统为实现工作的主动转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查找分析问题、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推进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迈向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