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1-29
    论文
    图片报道
    2005, 29(6):  2-2. 
    摘要 ( )   PDF (7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片报道
    亚健康“青睐”知识分子吗?——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研究报告之二
    和红,金承刚,杜本峰,翟振武
    2005, 29(6):  4-13.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及北京市所属企事业单位共计2500名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以及505名普通人群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亚健康状态在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得出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并不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的结论。同时对造成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由于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与不能落实体检制度和休假制度有关。
    利,还是弊:广东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钟庆才
    2005, 29(6):  14-22.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工及农民工的流动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农民工及农民工流动,对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为切入点,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对广东出现“农民工短缺”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
    陈友华
    2005, 29(6):  23-29.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概念、由来与数量界定进行了必要的理论阐述,构建了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的判别标准,对法国、日本与中国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演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应不应该建立“人口准入制度”?
    宋健
    2005, 29(6):  30-42.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2005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一项《关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的建议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随后的日子里,媒体和网络显示了其推波助澜的力量,代表着不同利益阶层的各种声音纷纷响起,矛头直指“人口准入制度”。2005年8月6日,北京首场“十一五”规划建言会举行,4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市民代表围绕“如何解决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口问题”献言献策。作为解决北京人口问题的一条可能的途径,“人口准入制度”又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在论争的纷嚣中侧耳倾听,几个关键字最为响亮,它们是:“外来人口”、“城市”和“人口规模控制”。
    农村青年的现状和未来
    李荣时
    2005, 29(6):  43-45.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
    张红宇
    2005, 29(6):  45-47. 
    摘要 ( )   PDF (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农村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时代角色
    邓文奎
    2005, 29(6):  47-48.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流动人口动力机制新探
    徐玮,宁越敏
    2005, 29(6):  49-57. 
    摘要 ( )   PDF (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呈现出波浪推进之势,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在此过程中的流动人口现象更为显著,1988年为106万,至1993年达历史上峰值为251万人,此后到1997年间有所下降。根据2000年11月1日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外来流入人口总量达到387·11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占79%。2003年8月1日的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上海的流动人口数已达498·79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占76·8%(见表1)。
    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对2000年中国最大的36个少数民族的分析
    罗华,鲍思顿
    2005, 29(6):  58-63. 
    摘要 ( )   PDF (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虽然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的生育依然受到了限制。这种生育限制增加了有男嗣偏好的家庭采取人为手段控制新生儿性别的趋向。同时,少数民族之间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使各个少数民族呈现出不同的生育状况,包括新生儿性别比的高低。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某些社会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新生儿性别比的影响来证明社会经济对生育行为中男嗣偏好的影响。
    城市弃婴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陈钟林,吴伟东
    2005, 29(6):  64-6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官方的统计数字,但弃婴数量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民政部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全国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儿与弃儿的数量统计结果为5000~6000人1,到本世纪初则已经达到了50590名2,人数几乎翻了10倍。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192个专门儿童福利机构和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的儿童部,共收养5.4万名孤残儿童3。遗弃行为严重损害了被遗弃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之一。遗弃行为剥夺了儿童所应该享有的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照料,危害被遗弃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会导致被弃儿童人格的变态。
    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
    党俊武
    2005, 29(6):  68-72.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在提出“社会构架”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之间的关系,认为老龄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关系的角度来识别人类社会形态的一个新范畴。通过比较青年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及其相对应的社会构架的差异,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即老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体构成,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等方面区别于青年型和成年型两类社会。
    什么是历史人口学——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焦培民,李莎
    2005, 29(6):  73-77. 
    摘要 ( )   PDF (10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人口史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史方面的著作已有数十部问世,发表的论文也有数百篇之多,但是人口史理论方面仍显薄弱,甚至连这门学科的名称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应该肯定的是葛剑雄先生在《中国人口史·导论》中对人口史理论做了较长篇幅的总结,这对中国人口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是笔者有些地方并不赞同《导论》的观点,在学科定义方面分歧尤大,特此提出商榷,并将学者们这方面的观点作些简单的整理和分析,从研究对象、学科名称等方面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望同仁指正。
    对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金小桃,朱尧耿
    2005, 29(6):  78-81.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淀区地处北京市西北,辖区面积430平方公里,是全国科技、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汇集地之一。户籍人口184万人,流动人口80多万人,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04年海淀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县”。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成为海淀区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的思考
    俞华
    2005, 29(6):  82-85.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年,国家计生委启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2004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工作新机制和率先实现政府部门工作法制化”工作目标,并将机制建设列为今后一段时期总揽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当前,各级人口计生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对“机制”和“机制建设”存在各种不同认识甚至困惑。笔者在此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建设。
    村级区划调整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
    朱方长,曹静安,张仁杰
    2005, 29(6):  86-91.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村级区划调整的宏观背景村级区划调整是我国农村继乡镇区划调整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导致这项改革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乡镇建制的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等步伐的加快,现有建制村格局与不合理的问题日渐明显,特别是乡镇财政缺口问题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问题等,都迫切需要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进行制度环境的进一步创新,即在乡镇区划调整之后进一步调整村级区划结构。这项改革将村级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必将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减负,也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杜鹏,翟振武,陈卫
    2005, 29(6):  92-95.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本世纪的10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是否会一直增长下去?中国人口老龄化到底会达到多么严重的程度?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未来百年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我们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人口未来100年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基础性的数据。1数据与预测方案本预测以2000年普查得到的总人口和分年龄的人口结构为基础,并作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主要是根据小学生分年龄性别的在校人数的统计数据,估计得出五普的0~9岁调增了2984万,其中男性1369万,女性16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