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1-11-29
    论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珮云同志给“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的贺信
    彭珮云
    2001, 25(6):  1-1.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主席并全体到会同志们: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准备,今天开幕了。这是一次以关注人口发展,振兴人口科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我因有出国访问的任务,不能前来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参加研讨,特致信对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人口科学事业蓬勃兴起。
    21世纪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的矛盾分析和战略选择
    尹文耀
    2001, 25(6):  2-8.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胡英
    2001, 25(6):  9-15. 
    摘要 ( )   PDF (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90年代是我国城镇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本文利用1 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和探讨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及人口特征,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对“人口老龄化”之说的几点质疑
    罗淳
    2001, 25(6):  16-21.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笔者认为,对Aging一词的理解应注意分辩不同的学科视角,面对跨世纪的人口老龄化走势,我们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亦不应滞留于以往的解释,而有必要对老龄化的概念本身、理论依据、基本因子、生成条件以及参量指标等再做考察,并进行新的诠释。
    新时期中国人口科学发展前景展望
    本刊编辑部
    2001, 25(6):  22-34.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陈德君
    2001, 25(6):  35-38.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更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接近1000万人,仅仅18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就由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其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朱国宏,卢元
    2001, 25(6):  39-43.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言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在老龄化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老龄产业的产出总值及其所占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银色市场1980年占消费市场的13% ,至2000年将增为24%。早在1985年,美国老年消费市场份额已高达8000亿美元,比预计的2000年日本老年人口消费数额6000亿美元还高2000亿美元。反过来看,作为刚刚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其老龄市场甚为冷清,老龄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对于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内一些学者已有若干探讨,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概况”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雅玲
    2001, 25(6):  43-43.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讯】2001年9月28日,北京市人口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概况”学术研讨会。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市计生委、统计局、老龄研究机构及高校人口研究机构的代表近百人。研讨会上,北京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处长沈青女士结合北京市“五普”工作从普查的组织形式、难点、工作流程和质量等做了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市“五普”工作难点主要有:(1)人户分离;(2 )外来人口;(3)群众配合问题;(4 )结合部划分;(5 )普查员抽调;(6)乡级经费筹措。
    稳定生育政策,防止人口老龄化危机——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再思考
    郭震威,陈再华
    2001, 25(6):  44-47.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的适度干预,我国家庭养老的优良传统将得到发扬光大,家庭养老的形式将逐步演变,家庭养老体系将继续发挥作用并足以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
    昆山市未婚青年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研究——基线调查分析
    孙晓明,建芳,晏凤鸣,尹勤,黄彩英
    2001, 25(6):  48-52.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依托我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把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到未婚青年中去,促进他们的生殖健康。基线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未婚青年的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尤其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误区。他们的性观念相当开放,婚前性行为已比较普遍,传统性观念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未婚青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及其社会控制——透过新闻资料的分析
    丁金宏,杨鸿燕,杨杰,翁建红,张彬彬
    2001, 25(6):  53-58.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诸多消极影响中最严重者莫过于增加犯罪,鉴于目前我国缺乏细致的流动人口犯罪统计,本文基于上海《新民晚报》1999~2000年对发生在该市的流动人口犯罪的案例报道,分析了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当前流动人口管理和犯罪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犯罪社会控制的对策思考。
    中国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1, 25(6):  58-58. 
    摘要 ( )   PDF (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讯】由中国人口学会、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和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健康长寿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于 2001年10月25~2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云出席开幕式并作讲话。来自北美、法国、日本、香港和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方兴未艾,大有可为——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综述
    王红丽,王莉莉,谭珂,王志成
    2001, 25(6):  59-63.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学研究在时代的呼唤下蓬勃兴起,迄今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既有80年代成果丰硕的兴旺时期,也有90年代走入低谷、面临抉择的时期。中国的人口学发展 ,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更需要人口学界的团结协作和人口学者的交流与沟通。为此,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口学会,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工作,于2001年10月17~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21世纪首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
    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宋健
    2001, 25(6):  64-69.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学者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多围绕农村人口的养老方式展开,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现行养老保障方式;其存在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农村养老保障今后发展方向与措施三个方面入手,整理、归纳和评述了学术界的已有观点。总的来看,目前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呈现观点多共识少,范围窄内容泛的特点,需要在深入研究和综合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论生育文化
    赵文琛
    2001, 25(6):  70-74.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传统生育文化、现代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转变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分析,剖析了生育文化的内涵,对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现代生育文化、现今西方生育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今西方生育文化具有明显的负面特征,而“反馈模式”、“家本位”的中国现今生育文化不无优越性,从建国初期的制度等变革、传统生育观念的滞后性和代际传承性、计划生育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转变,认为我国现今生育文化已具有明显的现代生育文化特征,但传统的男孩偏好仍然存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一体工程——计生系统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曾毅
    2001, 25(6):  75-77.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很多农民超生、利用B超进行非法性别鉴定,流产女婴保胎男婴、不生男孩不罢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儿防老。在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养儿防老的现实需求大大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少地区实际生育率的居高不下、出生性别比的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全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从1981年的108.5上升到1989年的113.8、1995年的115.8;0~4岁性别比从1990年的110.2上升到1996年的120.0。这些是全国的平均数字,农村落后地区的出生性别比与儿童性别比肯定还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