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5-28
    论文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思考
    辜胜阻,孙祥栋,刘江日
    2013, 37(3):  3-10. 
    摘要 ( )   PDF (5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为主要特征的"双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双转移"的现状,进一步指出"双转移"是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降低农民工大规模异地转移所带来的过高代价、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城镇体系。"双转移"是市场机制下产业和劳动力的理性选择,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促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的有机结合,以产业转移带动劳动力回流,以劳动力回流促进产业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双转移"的五个政策建议。
    中国生育率转变中的数量和进度效应
    陈卫,高爽
    2013, 37(3):  11-28. 
    摘要 ( )   PDF (1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总和生育率、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及内在总和生育率的对比分析,对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生育行为的结构进行剖析,对生育的数量效应、进度效应在生育率变动中的各自的作用进行定量分解。内在总和生育率在估计时期生育水平上,是比总和生育率和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更好的指标,能够更准确测量生育的进度效应。结果表明1970年代我国生育率下降中的数量效应占比远超进度效应,达到3/4;1980年代数量效应的比例也达到2/3;1990年代,数量效应作用比例为略高于50%;而2000年以来数量效应和进度效应的作用此消彼长,总体而言,数量效应不足50%。1970年代,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2~0.4;1980年代,进度效应很小;而1990年代以来,进度效应使总和生育率下降0.1~0.2。
    农民工新政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来自中国四大城市的证据
    郭菲,张展新
    2013, 37(3):  29-42.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进行了城乡福利保障一体化的政策改革。文章基于2008年在四个城市所作的"迁移和流动劳动力与中国大城市发展"调查数据,研究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对农民工和其他迁移人口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事故保险做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经过十多年新政策的执行,农村迁移人口或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概率仍然大大的低于市民迁移人口和城市本地居民。迁移人口是否参与各种社会保险项目与他们的就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的结论显示:中国已经开始把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纳入了整体社会发展的范畴。在"刘易斯转折"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应考虑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成本的增加。
    个性与乡城流动关系初探
    唐丹
    2013, 37(3):  43-50.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人口动力学视角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经济学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迁移行为,个性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但国内对此鲜有研究。文章基于CGSS 2006年数据,对个体的个性特征与乡城流动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6年CGSS家庭模块中的个性量表可有效测量个性中的外倾性、谨慎性和焦虑性;曾经流动过的农村人口和正在进行乡城流动的人口在个性特点与农村常住人口有明显区别,表现为外倾性高而谨慎性低,同时,外向型性格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常住人口;在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流动经历等变量后,焦虑性依然可以显著预测农村现住人口未来流动倾向。个性与乡城流动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人口老龄化另一种测量指标
    郭震威,齐险峰
    2013, 37(3):  51-55. 
    摘要 ( )   PDF (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拐点"的出现,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得到有关方面广泛、高度的重视。按照传统的办法,用65岁(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度量人口老龄化,不能反映人口期望寿命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从期望余寿的角度界定"前瞻年龄"和老年人口,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设计了"前瞻年龄"65岁以上(以2000年为参照系)人口比例以及期望余寿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两个统计口径,据此计算了200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情况。按新的测量指标计算,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抚养比明显低于传统指标,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例比传统测量指标低4~5个百分点。只有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及时采取综合策略,才能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
    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
    2013, 37(3):  56-70. 
    摘要 ( )   PDF (1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点之一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村养老保险水平,还提高了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受"新农保"试点覆盖范围的限制及低于适度水平给付起步策略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章研究发现,在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条件下,2012~2050年适度个人账户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2.7%和1.48%;适度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4.12%和2.96%;适度农村社会养老金及家庭养老年均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幅度分别为4.78%和3.81%。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人口视角对欧债危机的社会观察——对中国的警示和启示
    吴帆
    2013, 37(3):  71-81. 
    摘要 ( )   PDF (1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债危机是欧洲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福利结构、政治结构之间的系统性失衡。在"低生育率陷阱"中,高度的老龄化和沉重的抚养比从根本上撼动了福利国家的人口基础,导致经济低迷和债台高筑,并使得人口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扩展至社会和政治层面。欧债危机对于同样处在人口、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时期的中国而言是一个警示。在人口老龄化、抚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下降、经济增长减速和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社会转型和社会利益关系格局重构等多重挑战下,中国应该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保持人口结构的生产性与消费性的长期均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建立具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建立激励型并适应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
    毛中根,孙武福,洪涛
    2013, 37(3):  82-92. 
    摘要 ( )   PDF (6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自身消费将产生影响;老龄化通过影响储蓄率、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收入越低的地方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比较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老年负担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微弱。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西部、东部;老年负担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
    人口变化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
    齐明珠
    2013, 37(3):  93-101. 
    摘要 ( )   PDF (9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和印度在人口和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又有很多不同,这将对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同影响。文章采用历史增长核算法,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个贡献要素,即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增长,对中国和印度过去20年的人口与经济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同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利用效率的下降对两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均为负。文章认为,为应对我国未来劳动力减少的挑战,在非充分就业率较高且产业升级要求迫切之时,应寻求降低非充分就业率,力求真正提升劳动力的利用率,并积极关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
    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以湖南省拆迁户为例
    卿树涛,振国,许尚锋,张友良,李志芳
    2013, 37(3):  102-112. 
    摘要 ( )   PDF (6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利用实际调查获取的数据,采用嵌入式logit模型,估计了拆迁补偿和集体经济分配对拆迁户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年龄、工资和经营收入以及教育水平等相关变量之后,集体经济分配对实际生育水平以及因生育偏好导致的生育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拆迁补偿与生育二胎无显著的关系,但与生育三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因性别偏好导致的额外生育一胎无显著关系,与二胎呈显著的正相关,使用嵌入式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对未来因性别偏好导致的额外生育子女数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10年后,湖南农村"少子化"趋势将逐步明晰。